大圣益智玩具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有欢笑,也有悲伤,但都挺了过来,现在是雨后,彩虹就在天边,现在大圣玩具要争当国内益智玩具佼佼者。

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拥有技术优势就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7月份,我们公司聘请了台湾著名的‘益智之王’杨清彬老师作为我们企业的顾问,主推益智玩具的研发。”据陈亚平介绍,杨清彬是台湾益智玩具业界的老前辈,早年曾在美国工作,对国内外的益智玩具创新开发有很深的功底。
一直以来,大圣玩具都非常注重科技创新。早在2001年,“大圣”就成立了研发部,从2002年的只有2个人,慢慢发展到现在拥有17人的研发团队,一路走来,辛苦不言。“这次聘请杨老师,我们也是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大圣玩具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大圣玩具也积极同高校进行合作,并与浙江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文化深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玩具可以重复,但文化却是惟一的,正如“芭比娃娃”根植于美国文化,却深受全世界小孩的追捧。
  
“中国文化悠久,如果在我们的产品中植入文化,就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产品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陈亚平说,“大圣”就如何将文化植入产品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从2006年初开始,“大圣”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研发“点亮智慧”这款益智新玩具。“这款玩具融入了我们中国一些特有的文化,能够在儿童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和统筹把握的能力。”在2007年的上海玩具展上,凭借独特的文化内涵,“点亮智慧”获得了玩具创“星”设计大赛——男孩类玩具银奖,并由此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陈亚平正在考虑将中国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玩具的发明创造当中。
自建营销网络,争当国内益智玩具佼佼者
外销,利润高,且有贸易商代为铺路;内销,利润不高,构建营销网络还要大费周折。
“经过综合考量,我们却选择了专攻国内市场。当时,大家都笑我们‘傻’。”陈亚平说,出于利润的考虑,义乌绝大多数的玩具企业都选择做外贸。“我想,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如果我们能做好国内市场,那就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从2002年开始,经过7年的艰辛,“大圣”的自主营销网络露出雏形。目前,大圣玩具在全国有1009家KA(KeyAccount)大卖场、2500多家地方性小卖场,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销售人员有120多位,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和深厚的人脉基础。
“自己组建营销网络,投入大、收效慢,但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走得都很扎实。”陈亚平说,目前,“大圣”在国内益智玩具界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的目标就是,苦练内功,提升产品附加值,争当国内益智玩具佼佼者。”
练好内功,迎难而上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一系列“云诡波谲”,把我市玩具产业推上了风口。长久以来,我市很多玩具企业做的都是“表面文章”,致力于模仿,却忘了内在的根本,创新。
困难来了,倒下的往往都是“智残”企业。
创业伊始,大圣玩具就成立了研发部,坚持自主创新。从最初的2个人,慢慢发展到17人的研发团队,量变的背后,更是质的提升——自主研发的“点亮智慧”获得了上海玩具展“男孩类玩具银奖”。
				
代理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