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然而什么决定习惯呢?对于小孩儿来讲,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是惊人的,从不会说话起宝宝就开始盯着一切可以动的东西看,去学习,这时候妈妈的动作习惯就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所影响。
所以,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塑造好的榜样。
心理学家们认为,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林教授提出在小学阶段应具体抓好习惯养成的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行为规范;二是适合年龄特征;三是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四是善于客观地评估;五是逐步培养良好的班风。
在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注意:一是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二是提供良好的榜样;三是在有意练习时要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地坚持下去;四是根除坏习惯时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说“不可救药”等泄气话。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