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儿童中的比率非常高,是一种常被家长疏忽了的常见病。
1 岁以下婴儿患病率为 22~31%;1~3 岁幼儿为 14~29%;3~6 岁学龄前儿童为 7~26%。
即使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儿童的患病率也达到 5% 左右。
孩子缺铁仅仅就是贫血吗?为什么这么容易缺铁呢?宝宝缺铁还有什么影响?
除了贫血,铁缺乏(不仅仅是晚期缺铁性贫血阶段)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影响运动能力发展
铁缺乏症患儿肌肉软弱、运动能力下降、易疲劳。
02 影响免疫功能
铁缺乏症患儿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细胞免疫(直接吞噬、杀灭病原微生物)功能、产生抗体功能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都低于正常标准。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迁延不愈等。
03 影响智力发展
铁元素对正常的神经系统发育非常关键,如果婴幼儿长期、慢性、较严重缺铁,会危害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对宝宝的智力、行为和运动等产生不良影响。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缺铁性贫血儿童其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9个点;
我国研究者发现缺铁性贫血儿童的运动和智能发展指数较正常儿童低得更多。
04 其他影响
婴幼儿严重缺铁可以影响心理活动、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补铁后还不能逆转。宝宝为何容易缺铁?
那么,宝宝为什么会发生缺铁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 宝宝体内存铁量不足
宝宝刚出生时,会从母体获得大约能支持4-6个月发育所需要的铁。如果孕期准妈妈患严重缺铁性贫血、宝宝早产或者是双胞胎都可能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
● 铁的摄入量不足
母乳和牛乳中铁的含量均较低,宝宝6个月后,如果单用奶类喂养而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宝宝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 生长发育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就越易缺铁。
婴儿至1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如不注意含铁食物补充,则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 铁消耗或丢失增多
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改善贫血 多方下手
有些贫血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改善,主要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1)多食用富含铁食物,如各种肉类、禽蛋类、动物的肝肾、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等。
但素食性铁来说,吸收率较低。同时,孕妇要注意,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食用过量会致胎儿畸形,因此进食时应当适可而止。
(2)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特别是优质蛋白,如鸡蛋、廋肉等。
(3)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制剂,以促进铁的吸收。
但并非所有的贫血都是缺铁引起的,因此贫血的治疗需要先明确贫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4)当然也可以选择铁剂来补充,而挑选铁剂时,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① 首选有机铁,如:葡萄糖酸亚铁、乳酸亚铁、甘氨酸亚铁等对肠胃粘膜刺激性小的铁剂;
② 选宝宝能接受的铁剂。可以选择液体剂型,比如滴剂型或袋装水剂型补铁剂,带果味更佳;
③ 不建议选择钙铁锌复合补充剂。铁、锌在肠内吸收途径相似,会影响吸收过程和最终效果。
宝体安新西兰原装进口富铁,创新型水剂,独立包装,避免二次污染!
一包含5mg铁,双重有机铁搭配(甘氨酸亚铁),对胃粘膜刺激少。
多重维生素C辅助(接骨木梅、针叶樱桃、抗坏血酸),酸甜口感,宝宝爱喝!
图片
已通过核酸检测,并全面消毒!
宝宝到1 - 4岁大约每天需要9毫克铁;4 - 7岁推荐的铁摄入量是10毫克。
宝宝缺铁在轻度至中度阶段往往是没有任何症状,不易被发现的。所以预防缺铁很重要!
当宝宝的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包括口唇、口腔黏膜等。且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龄大些的宝宝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上的症状的话,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干预!
【温馨提示】:以上成分内容为科普知识,仅供消费者参考学习,不代表产品功效,请消费者理性阅读,以上产品不能代替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