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婴儿出生高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婴童市场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婴儿奶粉市场发展更是迅速。许多国外品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争相争抢市场。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影响下,我国的奶粉市场呈现良莠不齐的状况。不过随着即将出台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这种状况有可能被打破。
据来自质检总局的消息称,《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有望于近日发布实施,这项措施实施后,今后进口洋奶粉要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后,才能允许进入中国。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大批进入中国市场并备受国人追捧,不过也频频陷入“质量门”,尤其是一些在海外贴牌生产的洋奶粉,往往忽视品质把控,导致进口奶粉不符合国内标准。质检总局透露,《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制定完成,该办法对乳制品提出了准入评估的要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被允许进入中国,而相关经营者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
据了解,质检总局在出入境环节一直对进口奶粉实施检验检疫,发现进口奶粉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介绍,进口奶粉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产品,《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近日发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现行管理要求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品牌数量达到100多个,出现良莠不齐的乱象。特别是部分海外进行贴牌生产的洋奶粉经营者,注重市场而忽视了品质把控,导致一些进口奶粉不符合国家标准。
近年来,“洋奶粉”成为资本和企业追逐的一块肥肉,由此涌现大量贴牌产品。比如有一家新西兰奶粉生产企业,代工的品牌有15、16个,其中80%的产品是销售到了中国。一位贸易商说,现在大家都在新西兰扎堆,他只好选择代理其他国家的奶粉品牌。
据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目前商会正在对奶粉行业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贴牌(OEM)生产的奶粉到底占多大的比重。
近几年我国的婴儿出生率很高,奶粉需求旺盛,很多进口奶粉卖得很好,有的地方甚至脱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口品牌,洋奶粉将获得婴幼儿奶粉市场更多的增长空间。2010年至2011年,洋奶粉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的态势非常明显,现在大约有120个至150个品牌。
“洋奶粉”特别是几大国际品牌,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提高,而国产品牌一般只能处于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市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说,一罐婴幼儿奶粉,低端产品的价格为80至100多元,毛利润为15%至20%,而中高端产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最高可以超过60%。
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进口奶源、升级配方等方式推出高端奶粉,利润率也能达到40%左右,但消费者对国产高端奶粉的认可度并不高。
分析人士介绍说,“洋奶粉”频繁提价和出现问题,而仍然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这正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产奶粉面临的“信任危机”。
据资料显示,连续发生的乳制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不足,并由此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再加上洋品牌加快进军我国乳制品市场步伐,国内乳制品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未来“洋奶粉”的市场格局,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高利润率吸引着很多人进入奶粉市场,但品牌良莠不齐,未来竞争将不断加剧,最终包括国际四大奶粉品牌、国内的伊利和贝因美等在内的大品牌将主导市场,而很多小品牌将退出市场。
在婴儿高潮的影响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的配方奶粉市场,而“洋奶粉”在这个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随着即将出台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我国的婴儿奶粉市场即将再次面临一次洗牌,些质量不合格、竞争力差的企业将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