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童渠道发展高峰论坛于3月24日在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此次以“聚力·融合·再腾飞”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著名营销专家、学者、行业权威分析师、资深媒体人,与全国的经销渠道、零售终端相聚一堂,探讨孕婴童产业发展趋势。
对话主题:实体与电商,线上与线下如何共融?
特邀主持:
栗小农——北广传媒优优宝贝电视频道 执行总裁
对话嘉宾:
胡 超——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EO
宋 亮——中国高级乳业分析师
高广英——妈妈网联合创始人
吴方华——大V店创始人&CEO
孔祥雷——江苏雷氏普爱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栗小农:今天所谈的话题已经是个老话题了,为什么今天在这样一个展会之前,全国的婴童行业人,依然还要谈一个这样的话题,确实这样问题困扰着你我他,今天一层一层剥开它的迷纱,看看未来的路到底应该怎样走。首先请胡超女士讲讲,她游历世界很多国家,全世界在看产品、选产品,去过世界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地区零售商、经销商都有过很多的合作和交流,听听胡超女士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目前咱们这个行业的商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
胡超:用意还是挺清晰的,中国是世界里真的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主要的是中国零售行业,在过去30年才真正开始发展。我自己一直在分析,全球这么多国家,为什么只有在中国,互联网这么火爆,大家这么愿意用网络买东西,我自己觉得跟我们零售环境特别有关系。在国外有一个公式,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以后,各种专卖连锁,雨后春笋,特别发达,咱们国家日子一直特别好过,所以大家基本上开了店之后,都让别人做生意,自己做连锁的时候,我老说连而不锁,没有规模,没有买手文化,不用买断,把位置出租给这些厂家,或者代理商,让他们来做生意。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叫做自废武功,根本没有掌握一个核心的零售的敲门,然后没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原来在百货公司或者其他的超市,整个百货业乘的倍数非常高,有的乘4倍,甚至到10倍,这样的差价都有,国外的产品,国外到了中国,一下贵50%,甚至翻倍,都是特别不合算。包括现在这种海涛,包括海淘,包括去国外买东西,和我们的商品体系特别有关系,感受特别深。商品的品牌红利,靠百货、超市也好,所有卖场打造处理,因为有太多的中间层,差价太大,所以互联网来了以后,一刀切下来把红利削没有了,让其他所有在这个体系里的商家,日子特别难过,品牌公司觉得也许可以靠互联网,互联网打造新品、品牌没有那么盈利,红利吃完了,面临困难。以前为什么宝宝业一直有特别好过的日子,因为我们就是搅局者,我们就是打价格战,比超市更加合理,所以宝宝业更加合理,不过过去互联网来了以后,我们成了被他们打压的新对象,所以我们觉得日子特别难过。那个时候战役根本没法打,所有这些互联网都是有了巨大的资本力量,还有国家政策导向。网上卖东西,不用工商执照,在家里配货就行,以前流量比较便宜,现在流量不便宜,获客成本非常高,也有很多困难。所有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新的平衡其实已经开始了,回归商业本质之后,大家还是要靠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做竞争。那个时代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零售行业应该迎来新的春天。
栗小农:特别想听听宋亮从研究者角度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亮:其实零售业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最早从商品、传统开始交换,进入商业。五千多年来,商业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信息对称和交易展开的,比如货币出现,我们看到了徽商、晋商,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我们看到了郑和下西洋,都在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对称,一个是交易。在交易里面有三点,我讲两点,交易便捷和交易成本。解决了资源配置,郑和下西洋把丝绸和茶叶带到西边,西边的金银带到中国,解决了资源配置。到今天为止,我们再看,从189几年,英国的个商场出现了,开启了这么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这种以商场为代表的商业发展,后来连锁超市出现了,他们以更高的物流、供应链效益,以更好的供应体系,比如生鲜产品,更好的供应体系,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演化过程。中国1949年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商业发展什么样,三个问题,区域差异不均衡,南北差异巨大,市场的发展良莠不齐,催生了各种业态,但是别忘记了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认为中国是世界商业文化的鼻祖,但是我们经历了战乱、文革之类,今天为止我们商业几个原则,比如诚信,这些是中国商业的最好文化,但是建国以后,看我们的商业发展,首先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市场经济的主导者不是国有企业,不是集体企业,而是个人企业,就是私有经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些小的门店出现了,这些小的门店被称为杂货铺或者夫妻店,80年代、90年代被称为万元户,随着这拨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后,人民商场成为了一个核心,好比国外的百货商场,再往前发展,大型的连锁超市进来了,我们看到外资进来了,沃尔玛、家乐福,随后本土化的超市发展起来,再往后看到一些脱离于连锁超市单独出来的,比如母婴连锁超市等等,这种业态发展本身是一种升级,这么多解决的什么问题呢?以解决配送、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解决供应链从源头到消费者手里的效率,低成本,但是当互联网出现的时候,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解决了效率更快,互联网跟物联网结合的时候,以更快的效率,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解决了实际对称和交易,这种趋势未来还要演化。这样一来传统商业受到冲击,商业的本质就是解决效益和成本问题,中国为什么互联网发展这么好,原因在于欧美、日韩他们的传统已经完美,生活习惯已经深深烙印商业文化。美国人最喜欢大型仓储,日本人处处是商业、便利,所以一出门就是7/11,走两步还是7/11,走到哪都是人情意浓浓的传统商业模块,不需要改变,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优,但是我们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城乡差异是巨大的。我们这些年商业发展到今天,成为一种累赘,消费的累赘,以更有效、更低成本的实现配送,实现供应给消费者,这是今天商业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被互联网替代,因此出现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我们国家讲供给侧改革,商业角度来说也要推动供给侧改革,改革什么?把我们这些没效率、高成本的改革掉,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划时代的,与我们传统商业结合起来以后,能开创出新的商业模式,而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在未来又将引领世界商业的发展。这就是中国。是什么呢?我想跟大家描绘一下,大家看一条商业街,最初的商业街是什么都卖,什么都有,卖衣服、卖吃的、卖喝的,慢慢的发展成为一个稍微专业一点商业街,这里面只有高档产品或者只有一些品牌的产品,再往后发展,商业街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这里面一些专业的品牌的产品和一些专业服务的产品,我想跟大家讲,再往后发展,所谓的商业街,不再是传统的商业街,而是叫服务一条街,这个概念从2009年,我们给北京新东安商场做改造的时候提出来了,新东安改造引领了中国全部商场的发展,可以看一下,今天的中国商场,没有一家吃喝玩乐于一体,这是当时我们对于这个结论的一个总结。最近,我去了一趟蓝色港湾,那是乐友旗舰店最好的一个地方。蓝色港湾改名前,里边摆的全是高档产品,但是很破败,没有人,现在变成了婴童世界,变成玩的世界,变成吃的世界,那里面很火爆。未来的商业就是这样的,五年后有一天,当你再走进某一个商业的时候,会发现里面很少能看到卖东西,东西都去哪了?全藏在了线上,东西的引流在哪里?在你们面前,这就是未来的商业。
栗小农:问一下妈妈网,既然现在实体经济收到了互联网的严重冲击,从妈妈网更多的数据来看看,我们的妈妈现在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是什么样的?更喜欢互联网还是喜欢实体区分在哪里?
高广英:现在不太存在绝对的实体和绝对的线上,刚才的讲师所说的,给大家提出来,要把销量提高1%,成本降低1%,开源节流等等,提出来要给促销员说应该卖新货,不要卖老货,提成制度改了,所讲的是管理层面,绩效考核制度方面建立一套机制,让大家卖新货。但是这个画面再往前想,我是一个促销员,要卖新货,老板下了任务,卖新货提成高,来了人推荐买这个手机吧,我的用户会干什么呢?用户会说没听过。还会做一个动作,到百度上搜一下这个品牌,百度上如果没有,就是一个杂牌,真的没听说。互联网是用户了解信息最快捷的一个方式。刚才我们的老师讲到,我们要把新的货毛利提高,放到价格不敏感的地方,放到便利店。便利店营业员不会推荐新品,只是收银,怎么感知到新品,POP广告,如果价格促销,如果新品怎么办,一张纸,一个简单的POP,很难把新品优势点传递出来。
比如我们在P2P上面,做了特别吸引人,一个小男孩准备撒尿,一个二维码,你扫我,年轻妈妈拿手机扫一下,原来这是新品,虽然卖的贵一元,但是有这样好玩的东西,我会愿意尝试。
栗小农:这是你个人一些想法,现在你作为媒体人,你们妈妈群体里,大家更喜欢互联网交易还是更喜欢姐妹同行?我们去逛街,去体验,需要这样一个数据告诉大家,目前妈妈的群体里,大家更喜欢线上消费体验,还是实体店的具体体验?
高广英:分产品,如果知名产品标品,线上更方便,互联网最残酷的一点标品比价变得非常容易,会选择互联网,可能会比较方便,尤其是一些重货,自己买还要拿,互联网可以送货。如果是标新立异一些货物,还不知道货物,线下服务行业,只能线下体验,买的一些东西真的需要体验的。
栗小农:有品牌的商品,大家可以放心的,似乎可以在网上直接购买,如果一些新品,或者一些新鲜的事物,还是愿意先接触,后进行购买。问问孔总,做了这么多年实体,您觉得现在的实体受到了互联网很大的冲击吗?
孔祥雷:回到实体店层面,我们只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你需要的是贩卖商品还是提供需求,如果我们的实体店能正视这个问题,不仅仅把你的思路放在商品零售上,要把你的思路调整为你的部分需求上,要及时地了解你的顾客还有哪些需求,我们雷氏普爱做产后行业做了很多年,也把产后的项目植入到母婴店里,植入了很多家。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服务,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分清线上和线下的结构了,虽然我的所有服务都是要面对面来提供的,但是我有一个专门的服务平台,我们叫它母婴服务行业的滴滴打车,对接的就是店家和技师的资源,技师和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者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下单,让店家提供这样的服务,或者找相关的技师提供这样的服务,同时把这个平台提供给店家,帮助他学习,帮助他管理技师,也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很多课程、视频。还有一个就是商品,实际我们知道目前的母婴店,他们品类过剩,品牌也过剩,没有办法把很多商品随时都陈列在那里供消费者选择,我们知道这个行业本身和特殊,我的每个学生,每个学员可能都是一个我的经销商,早期我的这些经销商是没有店的,他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流动的店,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怎么办?早期我们通过手册营销,满足他的需要,不需要订货,也不需要有库存,这是早期的主要模式。我们微商场有几百种商品,只要展示给顾客就好了。
回到实体店和电商两个点结合好,清晰自己的顾客的需求就OK了。
栗小农:两会期间,马云先生有一个发言,整个国家经济形势,李克强总理希望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回升,拉动内需,马云率先说,我们不是线上销售,我们就是实体,我们就是零售。整个阿里巴巴都转型说,我是零售,我是实体,无论线上线下,现在已经没有那么清晰界限,没有这么清晰的界限底下,重要的话题来了,既然线上线下没有那么大的区分,但是我们的零售怎么做,这就有一个新零售的概念,什么叫新零售模式?
胡超: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特有本事,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特别多的新的术语、词语,新零售模式大家讲怎么以会员为中心,怎么做数据营销,怎么用互联网。其实我们自己内部也借用新零售这个词,外部说的更多,最重要的一点回归到商业本质,消费者到底到你这干什么来,我们做零售角度来讲,首先有痛点,有需求,如果你像过去那样,简单粗暴地说,我做一个打折,我做一个价格战,把商品推给你,这件事真的没有那么好玩,真的需要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我自己体会比较深,以前非常容易从品牌角度思考问题,金钱做了哪些牌子,哪些牌子做哪些活动,哪些品类做哪些活动,现在我们整个营销已经完全做了一个转变,就是它真的是以会员为导向,会切分不同的年龄群,这个时间段最重要的需求是什么,他进到你的门店,无论上你的APP,你的互联网商城,还是进到你的门店,都有这个年龄段的核心需求,需要解决问题的,这是孩子吃的问题,首先早期从怀孕的时候,注意什么,买一些东西,出现哪些症状怎么解决,到小孩,新生儿的时候,又有哪些话题,整个人群生命周期进行了一些切分,纵向地把他所需要,每个时间段的痛点是什么,有哪些需求,进行主题规划,根据所有的这些综合起来之后,把全年的规划,都和客户需求,季节性,还有商品,进行一个整合营销。进行这么一个匹配,然后我们也会说,在精准营销上,根据我们上一个促销活动,做了哪些奶粉。到这个小孩,如果他是买了三桶,或者两桶,还是六桶,那个时候快吃完了,是不是那个时候就要把这样的人群找出来,要给他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以吸引住他,让他来去完成下一次购买。一个是主动规划,给消费者进行相关联信息推动,否则他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觉得是打扰,找到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把简单粗暴的促销,变成了一个营销。包括我们现在用一些直播的形式,来跟我们的所有消费这进行一些沟通,包括话题营销、内容营销,我比较喜欢听一个案例,以前做汽车安全座椅,做一个促销、陈列,发现效果不是最优,换一个角度,怎么样让妈妈重视到安全问题,我们做了一个主题营销,孩子一生平安,始于屁下,比较俏皮,比较吸引眼球,同时妈妈也意识到,汽车安全座椅跟安全相关。现在大家人人皆知,最早的时候,大家对这个话题不是特别了解,这种推出口腔保健,眼睛、耳朵的保健,各种季节怎么清火,主题营销,内容营销,已经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把商品进行切分,哪些商品适合线上购买,门店更少一点,门店放一些更加有体验性,能够动、想,能够尝试,能够有吃的东西,所以增加体验感,所以线上线下做了结合之后,库存压力没有那么大,因为以前会发现门店很多东西,体验不够,没有办法试吃、试用,所以动销不好,真正动销是标品。你们门店可以网络上销售了,员工不用天天搬那么多的大货,更多的精力放到和消费者沟通,而且送货上门。线上线下带来更多的机遇。消费者又在网络上购买,又在线下购买,整体在你家购买的单人每月金额有很大得体生,假设我们的门店数量没有增加,面积也没有扩大,可是却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让每个单体的消费者,在这消费金额有很大提升,假如消费金额翻番了,来的频次也翻番了,固定费用增加情况下,整体利润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机会。
栗小农:胡总创立乐友,最初是互联网思维,但是太早了,十几年前互联网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的先投兵,最后又走了传统路子。继续回到互联网时代,我个人认为是O2O模式,线上线下做的很好的商业模式。
吴先生完全是线上模式,没有任何实体经济,听听他们的互联经济,他们的母婴互联模式怎么做的?怎么样跟消费者达成一种很和谐的商业模式?
吴方华:刚才提到新零售、电商,各种概念很多,本质上可能都是一个,怎么样围绕以消费者,以用户为核心,去解决用户的问题,之前电商的很多解决,为什么刚才讲标准品适合网络上卖,体验线下卖,京东解决只是交易问题,如果只是把它变成一个商品展示页,加上付款,加上物流快递,就是电商的话,现在的电商已经变得比这个更加丰富的多,包括我们卖商品的时候,为什么要做大量的内容,让用户了解商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给用户做一些商品的试用,寄给他们,让他们免费试,然后来一些体验和感受,甚至交易之后,还要更多地机会去反馈,他买了这个东西,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整个流程其实是以用户为中心,现在妈妈这个人群,很多妈妈不知道应该买什么,除了标品,奶粉、纸尿裤,很多吃的、用的各种各样玩具,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很多妈妈不知道要买什么,所以如果回到这个问题,我们以用户为中心,可能要从头开始,我们要去告诉用户,应该买什么、孩子出现什么情况、应该用什么、告诉他们买什么、再到他知道买什么了,怎么挑选产品,买了产品之后有什么问题。线上这种体验其实也变得更加系统的方式。这种线上方式跟线下怎么样更好地融合,我自己也觉得线上线下逐步融合,虽然我们做的是纯粹线上事情,但是做大量的线下妈妈活动,通过这些用品线上场景互动这些,特别是妈妈和孩子,他们这种人群之间的相互沟通,特别是这种孩子一公里以内的线下实体生意一直存在,线上线下也好,围绕一个中心应该都是怎么样以用户为中心,要怎么样解决用户的问题,告诉他应该买什么,到他应该买的过程更加方便,买的更加便宜,到他怎么使用,使用之后有更好的反馈,有更好的回应,整个以用户为中心,给他们提供更高质量、更低价值、更优质的商品。
栗小农:听到了胡总商业模式,以及经营思路,也听到了新派的纯粹互联网思维,怎么做商业。三千家老牌的连锁机构,同时也是在做集合,听完他们几位,请你跟在场各位总结一下,现在这种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最终未来发展方向和未来的思路,应该怎么结合,应该怎么做?
宋亮:我个提出来,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商品的本质三个维度,信息对称,交易,建立起来的区域关系,这个理念哪种方式最,成本最低,线上线下的前提,在于线上线下三个维度实现了分工,这是逻辑。本质就是人的生活,围绕人的生活而展开的,围绕人以消费者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零售相当于传统零售,几个维度,消费者诉求挖掘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更高的效率去挖掘了消费者需要什么,这是步。刚才胡总讲的,通过信息手段,解决了供方跟需求方,用滴滴发现了需求方,同时解决了供应,这是最低层的。最高层的是什么?能够引领消费。时尚,服装引领消费,大家都这么做,满足需求,引领需求。业内角度来讲,零售业不再是过去死板的销售,而是动起来,活起来,玩起来,网红也罢,都是在娱乐消费者的同时,让消费者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归结于什么呢?归结于服务三个层次,信息类服务,孔总解决的是信息类,但是大家知道信息类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免费化了,不需要了,因为都是。建立这个平台的门槛高吗?不高。当大资本切入进来的时候,一个good idea,变成了一个常态。只有什么服务有价值,就是实体类服务,包括实际体验类和我们与围绕消费者展开的服务,从而以这些服务为导向,产品结合起来,粘住消费者,所以我认为孔总做的哪些业务,在未来是非常好的,跟传统商业结合起来,将会绽放异彩的。将实体服务产业跟传统的商品产业结合起来,所以当有一天,你们听说哪个奶粉企业干月子中心,当有一天你们看到哪个大型连锁母婴店,跟月子中心、早教中心合作的时候,请不要诧异,因为那是趋势。
关于阿里巴巴,淘宝,我们讲了一句话,发展到今天,电商出现了它的败势,就要有新的东西出来。为什么出现败势?因为形成自然垄断,但是当这种公共平台,跟过去的新浪、搜狐、门户网站一样,未来的发展只有两种趋势,要么就是免费化,要么就是死掉,因为这是互联网的内在本质。今天挑战他们的恰恰是无数的专业的网站,专业的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不落地,它的发展模式,走不了太远。如果淘宝没有出现往支付宝方向延伸,今天淘宝可能会死掉,到今天无论京东也罢,淘宝天猫也罢,能够活着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资源从国内放到全球,因为全球购让他们有了一个生存机会。但是我想跟大家讲,当全球购变成常态的时候,要么免费化,要么死掉。所以阿里京东在做一件事情,在落地。线上的平台要开专业的母婴店,这就是趋势。他们为什么要落地,商品的三个维度,要达到。因为当一个商品浮在空中的时候,没有实实在在的服务和教育的时候,很难实现的。
我们说这些年,互联网一直在吃尽大品牌的红利,而大品牌如果重头互联网的话,忘记一个根本的东西,失去了能够跟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这么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恰恰只有线下才能提供。
吴方华:我不支持你的刚才理论,互联网如果独立存在,或者未来趋势,京东、阿里能够存在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线上线下平台,能够为用户解决问题,就应该一直存在。妈妈网虽然搞很多线上活动,还是有线下存在。大V店虽然两年,去年第二年做了十个亿,有大量的新品牌通过我们的平台卖出去,我们今年应该能赚三四十亿,销量不是最重要的,真的围绕用户解决用户的诉求和痛点。阿里巴巴当年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希望把中国的中小企业产品卖到海外去,解决这个问题能一直存在,现在提出新零售,不是因为以前出现了新问题,而是因为发现了新痛点,发现了新的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自己的观点是线上也好线下也好不是相互竞争,也不是相互敌对,而是怎么样以用户为中心,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
宋亮:我没有说线下线上敌对,当两个事务相互融合的时候,最初一定是冲突的,那么淘宝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就是信息对称,解决了消费者想买到东西,从现有的供应链体系买不到东西的时候,比如我在北京,想瓶法国红酒,那个时候跑到百货商场没有,酒庄没有,互联网有了,买到这瓶红酒,买到价格低,还会马上配送给我。没有高度发达的物联网,淘宝能成功吗?不能成功。高度发达的物联网靠什么支撑呢?靠20多年来,中国说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在这个基础上,20多年,中国建立起了非常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大到吃的,小到喝的、用的、穿的,建立起来了,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基础。不要磨灭这个事实,不是因为阿里的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聪明,只不过当我们的诉求赋予他机会的时候,他成功了,但是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如果不知道怎么成功的,那么他离死不远了。阿里巴巴如果线上的不落地,那也是死。供应链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一个端口,微商、电商、微信,任何一个二维码,就是一个商城,换句话说,新营销从零售终端来看就是数字化和服务化结合,数字化在线上,在虚拟,服务化在于线下,在于实体。胡总他们现在做的乐友,有线上化,同时也有服务化,因为只有服务更好的消费品,把消费者牢牢锁在用户里,供应链就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是新商业在这些年发展的本质。
栗小农:无论哪种模式,本质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最本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孔祥雷:一切商业模式的成功都基于需求,我们想满足需求唯有做好服务,无论是电商平台也好,我们实体店也好,向乐友做会员营销、活动营销也好,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活动。最后有两句话送给在座的店家,服务创造未来,服务创造价值。只有做好了服务,才有我们的未来。
吴方华:以人为中心,解决用户的问题,未来人的价值越来越大,现在广告效果逐步降低,我们做的是一个社群,传播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价值越来越大。
高广英:互联网以后就会像空气一样,是大家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我们无论地域、年龄、性别还是个人爱好,互联网都是大家缺不了的,大家会像拥抱新鲜空气一样拥抱互联网,利用好这个工具。
胡超:新的时代,所有人都是互联网人,已经没有线上线下之分了,这个只是下单的一个方法而已,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做一个好的零售商,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供应链,一定要有差异化的体系,用买手文化做全球精选,做高性价比,打造自己的核心供应链。必须要用全渠道的方式,把我们的便利性交给我们的消费者去选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让他们来做选择,而且我觉得今后一定是线上线下有一个非常合理的比例,不知道它最后是五五开还是四六开,但是一定很多东西是线上购买,也有很多东西是线下购买,放弃哪个都没有服务好消费者,所以供应链全渠道。
宋亮:我们希望中国的商业文化能够引领世界,要叫互联网还不够准确,应该叫数字化,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是数字的人,所以我们的商业也是数字的商业,这种商业跟传统不同的在于它能够发现消费,引领消费,塑造消费,服务消费,其实最终的结果还是服务消费,最初我们要满足消费,比如说现在打车,叫一个滴滴,未来要发现消费,消费者自己不知道需要什么,让它来告诉你们。在座的有很多生产商,我想对这几年的情况,跟大家讲一个事实,我们现在做的无论纸尿裤还是奶粉,还是产品也罢,你们会发现同质化很严重,竞争很激烈,然后你们的想法就是,增加新的品类能够有所发展,错了,希望大家在做横向这种扩张的时候,思考一下差异性和优势,如果可以的话,做纵向的整合。比如说一个生产奶粉的企业,是不是可以投资到跟消费者最近的一个产业里,月嫂、早教、月子中心,一个生产纸尿裤的,是不是可以跟妈妈的爱好结合起来。请大家思考。谢谢!
栗小农:今天下午利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头脑风暴,也试图通过几位在前沿打拼十几年的经验,和新兴行业的人物,共同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感受,以及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所以我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各位提供有溢的尝试,补充思想,共同体会这个时代带来的新的变化、变革。今天论坛到此结束,希望展会明天开展成功,希望各位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