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对于很多母婴品牌而言要比“双11”更加重要,除了各大企业针对母亲节特别策划的促销、品牌传播等大型活动,更有甚者一掷千金就为借机搞出个大新闻来。在如此玩法多样、渠道繁杂的营销环境中,母婴企业如何才能利用好这样一个看起来打什么牌都好赢,却都赢的如此艰辛的节日里,让用户了解你的品牌、记住你品牌、喜欢你的品牌呢?
中国的母婴家庭服务平台宝宝树通过利用多年培养的KOL资源以及积累的大量UGC内容优势,再加上新的“场景投放”品牌营销理念,在母亲节这个热点做出了10倍效果的好营销。此次与全时便利店合作,从白领人群的日常生活切入,在他们奔波劳累之余,通过戳心的UCG文案触发了对家的思念和对妈妈的感激,从而也强化了宝宝树品牌的家庭属性。
这次campaign从线下到线上,从用户体验到口碑互动,宝宝树结合自己多年扎根母婴家庭市场的经验,极好地把握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欲求,为更多的母婴品牌找到了优秀的营销之道!
【下面是纯干货】
三步揭秘宝宝树是如何在母亲节成功获取用户芳心
步:线下--生活场景下的UGC内容输出,双重加固品牌认知
“我们是世间最普通的母子,但我们是彼此的。”
“妈妈,你是我过去的缩影,也是我将来的模样。”
“为了你我不后悔辞去工作,变成一位全职妈妈。”
“孩子像拥有魔法,让我从厨艺白痴变成了烹饪大师。”
“家有两娃,闯祸翻倍,责任翻倍,甜蜜也翻倍。”
北京147家全时便利店,上千份海报、插卡、电子屏显,5月9日一夜之间全部换上了宝宝树用户曾经在帖子中留下的那些朴实的句子。全时的消费者一进店就可以看到很多让人感动的话语,文字简单,却深得人心,而这些文案都摘取于宝宝树孕育的app上的真实UGC内容。
宝宝树这一招有两大过人之处:
, UGC内容甄选
这些文案皆来自于用户在宝宝树孕育app上的自主留言,没有花哨的表达,也少了几分故作的矫情,却让每个消费者在看到的一瞬间感同身受,因为这些文字说出的都是每个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的心声。
真正的好文案,一定是能够让大家产生共鸣,而不是自己一人独自感动。
第二,场景的选择
便利店与生活社区高度依存,是一个非常生活化、大众化的场所,在这里投放,可以将宝宝树用户的心声同时也是万千妈妈的心声传递给更多身边的人,比如爱人比如孩子。同时,便利店比超市更精致便捷,相比商场而言又更有“过日子”的味道。
宝宝树选择全时便利店投放暖心标语,既覆盖了更多的人群,又通过暖心的文案,获得了用户的认同,为品牌向家庭方向延伸无疑增分不少。
第二步:线上--多家生活服务类品牌联动,触发更多用户共鸣
同时,宝宝树借助线上微博平台的影响力,通过运用长期积累的新媒体合作资源,大大增强品牌曝光。易到、黄小厨、金龙鱼、掌阅、良品铺子、酒仙网、喜马拉雅、世纪佳缘、51信用卡、马蜂窝、人人车、蜻蜓FM等20家知名品牌领衔加入,通过创建微博话题“真的是亲妈啊”来为用户敞开表达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相爱相杀”的点点滴滴提供了很好的交流社区。
一时间,众多网友纷纷踊跃发言,表白的、吐槽的、感恩的应有尽有。几天下来,该话题不仅登上了情感话题热搜榜,还获得了近百万的阅读量,参与人数也高达上万人。这一举,无疑更加拉近了宝宝树与用户间的距离,当大家不仅认同你说的话,更想将自己需要表达的故事讲给你听的时候,这关系就从朋友升级到了闺蜜。不得不说,宝宝树真是技高一筹。
第三步:微访谈--让妈妈讲述妈妈,让用户感动用户
母婴行业的人都知道,宝宝树是社区起家,做得最好的就是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优秀UGC内容的产出,而这些资源的背后是他们一直在精心维护的各类KOL妈妈达人们。
这个母亲节,宝宝树邀请了七位KOL妈妈达人,面对镜头讲述自己为人母、为人女的故事。 当你作为女儿时,你总是觉得自己的妈妈很唠叨、喜欢瞎担心,但是,只有当你也成了一名妈妈后,才会懂得所有的担心都是源于爱。
前方泪点密集,小编友情提示点开视频前请备好纸巾。→_→
宝宝树母亲节特别策划视频《所谓母爱--从女儿到母亲》
在视频最后,妈妈们面对镜头都忍不住哭了,也许很多屏幕前的妈妈也和小编一样被触动了一些的回忆,久久不能平复吧!
小编常常在想,成功的营销到底能不能复制?为什么别人家的品牌口碑能够做到这样好?近期的一篇宝宝树CEO王怀南的采访或许道出了答案。
“宝宝树深耕母婴家庭行业这么多年,员工们常常听到CEO王怀南把杜甫的那两句诗挂在嘴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个诗人看到雨滴在花上,甚至能感觉花儿在哭泣。那么,你怎么去感知一位母亲在某篇帖子里的表达,并可以切身体会她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更何况,年轮碾过,中国妈妈们已从以70后为主体,逐步演变为90后为主体。她们的核心需求尽管从未改变,但习惯的交流方式,偏爱的包装形式等,都无时不刻在发生着变化。只有拥有一颗敏感的心,才能够站在用户视角去感悟、去思考。”
总之,好的品牌都需要建立在对用户的无限尊重和理解上,尤其是在母婴行业,真正能够洞察到用户的细微需求才能赢。当一个品牌,让用户从心底里产生了依赖感,何愁不能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