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包粽忙,满屋清新齿颊香;艾叶挂,桃枝插,午风清署庆端阳。隐约飘来的粽香,告诉人们已是端午时节。那么关于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不同的地方是不是习俗也不尽相同呢?不妨跟着南山倍慧奶粉来了解一下关于端午的一些习俗吧!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悠远而广博,每年都有粽子甜咸大战,但我们都爱包得满满的糯米和馅料,每剥开一层粽叶,就像在拆封礼物,惊喜连连。除去大家所知道的吃粽子、赛龙舟以外,各地习俗或有不同。
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祈求家庭平安。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
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滚吃鸡鸭鹅蛋
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
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
吃粽子、赛龙舟
还有与节日有关的一幕幕记忆片段……
屋顶的袅袅炊烟,门前的小石桥,浓浓的粽叶香
那些温暖、感动、欢笑,和泪水
不在于粽子的口味,而在于爱的陪伴
品味端午,只因浓浓的粽香,只为淡淡的追忆
用嗅觉、味觉和心灵,去感受端午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