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奶瓶也要拿在自己手上。
中国家长有一句口头禅:“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这里的“赢”,在十年前可能指成绩或才艺,到今天,它更像是一种自内而外的全面领先。
早教机、增高鞋·····有多少家长心甘情愿地去花“冤枉钱”,而作为成长路上的“基础配置”——奶粉,更是贯穿了许多人的童年时光。
国产奶粉vs羊奶粉
说起国产奶粉,很多国人往往无奈地摇头。
时间要回溯到7年前。
2008年,大头娃娃事件彻底曝光。以三鹿为代表的22家奶制品公司,被查出三聚氰胺严重超标,让数万儿童患上肾结石。
从此国人开始“谈奶色变”,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也跌进了低谷。民怨沸腾的背后,是国产乳制品行业的一落千丈,处于被消费者抛弃的边缘。
随着国产奶粉遭遇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洋奶粉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据统计,2008年前,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一度逼近65%,2008年后,进口奶粉市场份额一度高达75%,国产奶粉落入成见,中国消费者集体站队洋奶粉。
一时间,只要是去港澳或是出国,总会有身边的朋友请求代购几罐奶粉,这也促生奶粉代购行业发展。国产奶粉行业从业者每每谈起往事,如今内心仍心有余悸。
面对信任危机,政府推出一系列规范国产奶粉的政策,停止了“名牌产品”、“免检产品”的称号,不断推出越来越严格的审查标准。
在规范行业的同时,诸多部门也在为行业的振兴出谋划策。发改委、农业部等13个部门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在2011年底之前,国内奶企70%的奶源要做到自给自足。
至此,中国开启了国产奶粉的“最严监管”时代。这对于中国乳企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面对如此困局,中国乳企必须要赢回尊严。2014年,中国乳企相继升级产业模式,为提高奶源质量,纷纷涌入上游,通过建规模牧场、入股或者并购奶源等方式,打响“奶源争夺战”。
但是,国产奶粉要赢得信任和走出低价泥潭绝非易事,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可喜的是,以飞鹤为代表的国产乳制品企业也开始突破洋品牌的围剿,慢慢找到了一条差异化之路,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如今的洋奶粉,也正如网友所说,“不香了”。
国产奶粉品牌的逆袭之战也由此开始。
国产奶粉的逆袭之路
“民以食为天”,消费者最看重的其实也是最简单直接的两大诉求:安全和营养。尤其是在婴幼儿奶粉和高端、超高端奶粉领域,中国消费者,对奶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90后乃至00后的新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婴儿奶粉市场的消费主力,相比70后和80后们,他们对品质更有要求,而且也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和品牌自信,对于“新国货”的认可度也更高。
那么,好奶粉的“高端力”究竟要如何练成?这主要体现在品质与配方上。
国产奶粉如今重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核心原因还是中国奶粉的产品品质把控已经做到了国际领先。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施配方奶粉注册制的国家,而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检测指标多达66项,是国外检测指标的2倍多,一些国内头部企业的自检指标更是超过600项。
在这严格的机制下,过去三年,国产婴幼儿奶粉抽检合格率均在99%以上。
随着国产奶粉的品质得到提升,乳制品企业也开始在渠道上想办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而广袤的消费市场、蓬勃增长的新消费需求,也使得优质国货的崛起成为大势所趋。
当国际大牌在一线城市摧枯拉朽之时,飞鹤、君乐宝、伊利等国产品牌避开激烈的一二线核心市场,在三四线市场打响了一场名为“价高就是好”的狙击战。
国产奶粉企业们开始纷纷打造自己的高端系列,而奶粉的平均售价也从过去的一两百元攀升至四五百元。
从表面数据来看,国产奶粉真的崛起了。但无论是从产品研发还是渠道费用,甚至是从营销费用上看,奶粉都没有高价的理由。
然而,现在中国人喝着全世界最贵的奶粉,这也值得行业深思。
若是收割智商,希望尽快重回正常轨道;若是物有所值,也一定把好产品质量关,中国家长再也承受不了另一起“三鹿事件”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