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粉板块,一直是配方主导论。
渠道和宝妈选奶粉主要看配方,看成分,看含量。这导致了婴配粉市场一轮又一轮的配方迭代,关于新营养成分的应用层出不穷。
甚至某些细分品类兴起,如有机奶粉,会因为配方掣肘难以发展壮大,直到配方比例不那么严格,更多营养成分允许被添加到有机奶粉中,有机奶粉才更被大重接受。
而严格意义来说,奶粉的本质就是营养品,通过配方来优化营养结构,重视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
在营养品板块,看中成分含量的现象同样也有端倪。同样的产品和成分,盲目看哪个含量,亦或是看哪个产品营养成分添加的更加全面,多元。
比如同样的乳铁蛋白产品,提高乳铁蛋白含量之后,单价都要不断提升,以含量来单一衡量。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
第一,考量含量和成分本身,而脱离日常饮食习惯,不成体系。
营养健康和均衡是个系统工程。有个日常饮食膳食是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正常日常饮食摄入能够确保身体营养的摄入,个别不足需要额外补充。
而很多营养品都是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含量来设定产品含量。如果严苛计算食物含量,其实每天的摄入量是超标的。
所以,均衡的营养膳食结构很重要,产品生产不能脱离实际只谈含量,而是要结合中国居民日常饮食综合测算。
第二,成分和含量只是产品的单一维度,不能代表产品全貌。
类比奶粉来看,奶源地、奶牛品种、生产工艺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再好的配方,奶源不行,也不算好产品,不过“奶源决定论”也是另一个极端了。
而营养品同样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技术、包装方式、储存方式等,都会影响产品建设,不应该一味夸大成分和含量的作用。
比如同样的DHA,来源于哪种藻类,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提纯技术如何,生产环境怎么样,产品类型是滴剂还是凝胶糖果等等,都对产品最终的品质有影响。
所以,高含量不一定是好事,选择一款好产品,一定要综合考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