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的特殊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成了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因为这样,大多数的家庭对子女都是百般的疼爱,殊不知,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非常的不利。生活中,哪些关爱还爱的方式是需要避免的呢?
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
轻易满足——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
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这种孩子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
剥夺独立——这种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这样的孩子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关爱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