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助推了价格越涨越高
如今的奶粉市场集体跟风,你涨我也涨,似乎涨价才是正常的,不涨价的产品反而成了异类。那么,超高端奶粉,到底凭什么涨价?其品质和高价是否真正匹配?
就拿刚宣布“启赋”系列奶粉涨价的惠氏来说,该公司对涨价原因回应称:一是提高了营养素含量——α-乳清蛋白,该元素具有促进消化吸收和睡眠等功能;二是为了配合新国标的要求,配方有所升级,添加的结构脂OPO,更nearto母乳里的脂肪结构。
这是一种“成本助推涨价”的说法。但在国内一些乳业专家看来,一罐惠氏“启赋”新增加的营养素价值大约只有3元—5元,而结构脂OPO未调价之前就已含有,惠氏凭此提高30元,理由牵强。同时,从进口奶粉的主要原料国际采购价看,8月份开始趋势是下跌的,每吨基本粉从3.7万元左右跌到目前的2.9万元,乳清粉从近2万元跌至1.5万元。
种种现象表明,并不是某一种原料或配方引起了奶粉的涨价,而是由厂家的利润宗旨决定的,它们要通过多次涨价来实现利润化。事实上,目前市面所销售的任何一款婴幼儿配方奶粉,其成分80%—90%都是雷同的,这是因为全世界婴幼儿奶粉的配方都必须参照国际统一指标,超出或低于这个指标范围都不允许,更不允许企业随意添加不在此标准范围内的成分。“超高端”,更多是企业追求利润化的营销概念。
还有人则认为,需求助推了超高端的“高价”。在2008年国内奶粉出现三聚氰胺问题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宁愿选择昂贵的洋奶粉。一些家长还表示,给宝宝吃惯了洋奶粉之后,一般是不会冒险去更换的。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对洋品牌的依赖心理而得寸进尺。
“需求涨价说”,才是主因?业内人士表明,从奶粉涨价的情况看,通常都是1段奶粉涨得最多,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必须且几乎只能喝奶粉,成本上涨也是实情,比如原料价格、人力成本、推广营销等费用上涨,但“涨到一定程度就与成本无关了,就像奢侈品涨价,价格是需求决定的,而非成本”。
价格偏高的进口奶粉,越来越受国内消费者的认同。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60%-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所占份额已达90%以上,掌握了国内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