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乱战群魔共舞
2012年7月在参加上海孕婴童展前一个早晨,贝拉小蜜蜂中国区总代理广州市丝芙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总习惯性地在百度搜索栏中键入“贝拉小蜜蜂、美国小蜜蜂、小蜜蜂洗护用品”等关键字,眼前的一个个网页将她震惊了:5-6个厂家都开始推广小蜜蜂概念的洗护用品,名称还个个都雷同,还不同国家的都有,这次让海归派的她领教到了这就是中国的市场。
上海婴童展让贝拉小蜜蜂成为全展馆的亮点,美国贝拉农场式的展馆设计和几天后伦敦奥运的开幕式场景异曲同工,现场的招商火爆让贝拉认定中国婴童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同时市场上的模仿追随者也让贝拉为消费者担忧。
李总百思不得其解,从2011年11月她才开始将美国小蜜蜂、贝拉小蜜蜂、美国孕婴专家、源自美国活机农场而不是工厂的概念引入到中国,仅用半年的时间做品牌推广,便在中国婴童洗护市场掀起一股美国小蜜蜂的浪潮,每天,公司的加盟热线响个不停,但上海婴童展上她也没预料到这么多的小蜜蜂出现,并且代理商的提问让李总哑口无言:这么多小蜜蜂,那只是真的小蜜蜂。
李总突然感到从未有过的委屈。她为自己不平,更心痛这个自己亲手从美国引进的小蜜蜂,正因为国内的模仿者而质疑。
最初的愤怒过后,李总终于冷静下来。经过调查她发现,贝拉小蜜蜂每两个月一轮的品牌宣传提升后,就会有一只模仿的小蜜蜂出现,而且也是沿着贝拉小蜜蜂的媒体推广路线来推广,各路媒体都戏说:只要引入贝拉小蜜蜂的广告,后面会有一群小蜜蜂跟着来。显然,这是同行在借贝拉小蜜蜂的品牌在恶意模仿。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在心头。是时候必须要做些什么了。不仅为自己的贝拉小蜜蜂,更为整个小蜜蜂婴童细分行业的健康发展。
凭借贝拉美国控股雄厚的研发、品牌推广和生产基地,李总选择了一条让所有人意外的路径。她从行业沸沸扬扬的模仿秀中彻底抽身,转而在内部做起了文章。
1、按照国家商标局要求,把和小蜜蜂类似的商标进行了全类注册,7个品牌名10大类别一共70个商标一次性注册,防止同行的模仿。同时按公司的发展战略按计划推出不同价位、不同品类的产品,确保将模仿者远远甩开。
2、在中国分装的产品全部替换为08开头的美国条码和丝芙兰防伪标志以便消费者做更好的识别和区分,提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AD认证,让中国分装的产品返销美国。
3、投入近一千万元,购置了两条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生产线,对进口原料按美国标准生产灌装。
凭借专业的产品资质和硬件升级,一举拉高了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贝拉小蜜蜂与非正规的品牌彻底区分开来。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这种平静而坚决的反击,引来了另一场更离谱的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