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园城小学门口一家小店的老板说,每天早上7时许、下午3点多,是湛江路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接送小孩的车辆较多,加之不断有车辆违停、调头等,这条路上经常就被堵起来了。
日本家长不操心小孩上下学问题
对于“中国式接孩子”,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这确实是中国特色,但不必“言必称国外”,美欧校车接送的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不过,也有家长随即指出,不说美欧,我们可以参照从城市形态、交通状况以及人口众多等方面与我国都较为类似的日本,在日本的小学门口,很少见到有家长来接送小孩的,都是小朋友自己上下学。
这位彭姓家长介绍,她有个亲戚在日本,去年她曾去探亲,看见亲戚家的小妹妹在上小学,因为没什么可帮忙,她自告奋勇表示可以接送小妹妹上下学,没想到亲戚一口回绝:“完全不用,在这边,小朋友都是自己走路上学。”
见惯了“中国式接孩子”,彭有些不信,日本的家长就不担心孩子放学回家路上的安全问题吗?她于是跑到亲戚家小孩所上的小学门口一看,结果到了放学时间,真没发现一个家长来接小孩,小朋友都是列好队自己走回家。
据媒体报道:在日本,孩子们按区域就近上学。大多数日本小学生每天清晨6点半左右就要起床,出门后和住在附近的同学们会合,然后一起走路上学。
对于有家长担心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在日本,学校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的任务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
除了“学童拥护员”外,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个组织是自发的,纯属尽义务,不领报酬,其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
一位定居日本的中国人唐辛子便曾参加“PTA”,她专门著文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今天早上轮到我去站岗,冬天清晨的街头异常寒冷,但站在值班的路口,看到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孩子们一队一队地由远至近,叽叽喳喳地走过来,心里却感受到一种祥和与温暖。那些在骄阳下风雨中,将自己的身体拦在道路的中间,挥舞小旗指挥孩子们过马路的妈妈们的背影,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背影。”
值得反思应用时间来纠正的“中国式习惯”
对于“中国式接孩子”,一项有意思的数据值得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在南京多所小学、幼儿园观察发现,幼儿园的接送率可以说是,而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接送率目测至少在九成以上。一个城市有几十万乃至百万的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小朋友,那么,每天要往返学校两次人流将是数百万计,这对城市的交通压力可想而知。
既然日本的经验证明,小学生可以自己上下学,而为什么我们的家长还是坚持接送呢?在南京清凉门一所幼儿园门口,一位正在上幼儿园大二班的储彦(音)小朋友告诉了解释道。他每天都是爷爷接送的,小男孩童声童气地说,他自己一个人可以从幼儿园走回家,但妈妈告诉他,路上有“小偷”,会偷小朋友,把你嘴巴一捂就偷跑了。小男孩一本正经地说着还做出捂嘴巴的动作。
事实上,许多家长均表示,之所以要接送孩子,小孩放学路上的安全是他们最担心的,在听闻一些小孩被别人拐走的消息后,这使得家长们对孩子上学放学更是不愿意“放手”。
归结起来看,除了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外,家长坚持接送还有多项原因,诸如城市交通复杂,不按规矩行驶的车辆很多;路边有些“不良”小店,担心小孩学坏以及孩子还没长大,还不能独立回家等等。
于是,尽管国外让孩子自己上下学看起来很美好,但在现实中,中国的家长还是愿意坚持“中国式接送”,而这种接送又往往和“中国式过马路”掺杂在一起,于是各所小学的门口,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嘈杂、拥堵的景象显得更中国。
“中国式接孩子”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确实值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深思,儿童的教育和安全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家长们要好好保护孩子们理所应当,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保护得了孩子一时保护不了孩子的一生,要想真正解决这种问题还是需要规范社会体制,人人都遵纪守法了,相信孩子自己上学的愿望一定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