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出现的一则13岁女童重160斤患病离世的消息,让人不由地心一酸,肥胖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困扰儿童、危及生命的一个难题。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的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腰围上的负担”则暴露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危机。
一个肥胖的国家,不仅是虚弱的,而且是危险的。中国人不仅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还要减轻“腰围上的负担”。目前全世界都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或不胖。计算的方法是: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平方。世界隆重组织拟定的世界标准是,BMI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MBI大于30为肥胖。
有专家建议,这个体重标准是根据欧美白人为基准制定的,对亚洲人不一定适用。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在肥胖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年前,人们总是习惯于进行晨练,现在很多人睡到上班前;20年前,人们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现在人们乘坐地铁或者公共汽车出行;20年前,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都会活动四肢,现在人们更多地只是坐在电脑前活动双手;20年前,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零食,现在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吃零食。
波普金对中国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89年,从事较低体力活动的工作所占比例为28.6%;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增长为42.4%。由于可乐、薯片等高热量零食的摄入,我们在周五到周日之间,平均每天要比其他日子多摄入115卡路里的热量。上述的种种最终导致了一个结果:肥胖人群的诞生。
因胖而病
北京大学教授李可基强调,每增加5公斤体重,患冠心病的几率将升高14%,中风危险率提高4%,缺血性中风提高16%。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等等都会因为肥胖而增加其发病率。2008年2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鲁勒内汉教授指出,BMI每增加5,男性食管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和肾癌发病危险分别增加52%、33%、24%和24%。在2008年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沃尔特威利就提醒说,随着吸烟率的降低和肥胖率的进一步升高,肥胖将在不远的将来超过吸烟,成为致癌的首要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指出,到2020年内地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其中约70%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将发生在劳动力人口。
腰围革命
买零食的时候要把好低卡关;不要将零食放在当眼的位置;用水果代替甜食;随身必备切好的蔬果;高热量的食物不要一口气吃完;活用冰箱的冷藏层,高热量食物放在冷藏层,想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等到完全解冻了也许我们的食欲也消失了,这样正好能借助外力来控制食欲。
芦笋、西生菜、椰菜、西红柿、黄瓜、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西兰花、菠菜、菌菇类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且卡路里极低,提升饱腹感的同时,控制食欲,避免饮食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