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抱怨企业诚意不足
从各界舆论来看,此次奶粉降价大有规模空前之感。然而在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却持冷眼旁观的态度。
调查中接到一些妈妈们反映,说目前降价的部分品牌,并不是全部系列品种都降价,而且主流的一段奶粉没降价,三段、四段产品降得多一些。而合生元的额外送积分方式被认为是最没有诚意、最精明的降价方法,反而把消费者套住。
各企业此次调价除了本身品类很少的明治全线产品降价以外,大多都只是针对部分产品,比如惠氏启赋、雅培菁智等高定价的产品均未被企业纳入本次降价之列。这也让不少妈妈和准妈妈们转向了价格更具优势的“海淘”。
让一些市民“无感”的原因还包括目前承诺降价的那么多品牌,才有一半真的在零售终端降了价,厂家已经宣布要降价,超市、商店却还慢吞吞。
一位广州奶粉业资深人士分析,遭到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企业主动宣布降价是为了向政府低头妥协,以谋求低处罚,但降价也只是针对部分产品,销量好的品项不会降很多,其实最终是“挂羊头卖狗肉”。
对此,有消费者直呼洋品牌降价降得不解渴,更有消费者担心降价行为持续不了多久,一年半载后又要涨回去。
国产品牌被拖入价格战
此前还有观点认为,此次国家发改委对洋奶粉价格垄断行为的重拳出击,旨在增强国内奶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国内奶粉的销售量。
然而,进口奶粉价格下调对本就不太景气的国产奶粉市场销量形成了进一步的冲击。据外地媒体报道,接到连云港、淮安等地的信息,受洋奶粉降价影响,近期飞鹤、伊利、合生元、贝因美、雅士利等国产奶粉价格也有所下调,平均降幅在10%之内。
在走访中了解到,害怕市场份额进一步流失的国产奶粉品牌已经在超市和孕婴店打起促销战,如伊利金装系列奶粉及孕妇奶粉,打出“满300元减50元”的促销牌。据悉,飞鹤飞帆幼儿奶粉二段900克装,销售价格从208元变为促销价197元,三段900克装也从198元变为促销价188元。
一家国产奶粉企业内部人员称:“反垄断调查这事一出来,就有人来问我:会不会对你们国产奶粉有利呀?其实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调查导致洋奶粉集体降价,我们变得更被动了。这几年无论在奶源,还是生产、检测的设备和人员上,国内企业都投入非常大,成本压力可想而知,但现在为了先保住市场,也不得不跟着降降价。”
小品牌或于短期内受益
上述资深人士表示,现在国产和进口奶粉差价约30元-50元,洋奶粉真的降价,那短期内会抢掉国产奶粉很多份额,如果国产奶粉也跟着降价,总体而言,对消费者就真的是利好。他认为,如果洋品牌和国产品牌都降价,真正受益的或许是新的、不知名的小品牌,因为这类品牌给到门店的利润比较高,大品牌都降价了,门店更加没钱赚,反而会拼命推动新品牌,奶粉有一半的量都是通过婴童店来销售,谁给的利润多就推谁的品牌,小品牌反而会因此获得更多机会,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和那些不太讲究品牌的消费群中。
该人士还表示,奶粉给婴童店的利润很不同,5大进口品牌大约在8%-15%之间,而国产大品牌则在15%-20%之间,新的小品牌约在20%-50%之间。
不过,着眼于长远的话,着名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外资奶粉降价对于国产奶粉而言,市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首先,要做好内功,特别需要深刻反省自己,无论在原料掌控上,还是在生产加工上,都应当更多地公布信息给消费者,扭转信任危机。其次,进一步压缩成本,特别是在销售渠道成本上,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从而达到降低销售价格,逐渐提高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