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召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新闻发布会,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九条细则,对干湿法复合工艺、质量安全以及原料和生产环节做了全新以及更加细致的规定。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牵涉社会各阶层的敏感神经。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新细则”,从生产工艺、原辅料把关、论证程序、质量追溯等方面入手,提升准入门槛,严格监管措施,响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奶粉质量安全新期待,也为提升国产婴幼儿奶粉质量提供源头保障。
毋庸置疑,国产品牌奶粉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在质量档次上,国产品牌奶粉绝大多数产品为中低档次,产品同质化严重,添加成分集中在钙、锌、铁、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生产工艺上,国产奶粉产品各成分稳定性与进口奶粉相比还有差距,产品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产品成分标识上,国产婴儿奶粉大多只能标注范围值,而进口产品则标注准确值。此外,国产婴幼儿奶粉在冲调速溶性和口感上也较进口奶粉逊色。国产婴幼儿奶粉质量档次低下,关键还在于没有建立形成一套精细的生产质量标准以及部门监管标准,生产质量标准弹性空间大甚至标准模糊,不仅导致奶粉企业粗放式生产,也使得监管部门实行了“粗放式监管”。
“细则”即便有些迟来,但也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无论国内奶粉生产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应以此为契机,拿出壮士断腕和刮骨疗伤的勇气与魄力,切实提高奶粉生产质量与监管水平。“细则”将敦促奶粉企业由粗放经营转向精细生产,这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相应抬高,会不会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质量标准上偷工减料、于质量环节上投机取巧?监管部门务必与时俱进,严格按照“细则”标准监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