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最新消息,蒙牛乳业称公司向达能定向增发相当于其总股本6.6%的股份,涉及资金约51.53亿港元。配售结束后,达能将持有蒙牛9.9%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虽然双方合作意愿强烈,从此前达能与国内乳企数次合作来看,尚需时日磨合,并且也不一定能够顺利融合到一起。”此外,达能短时间内数次增持蒙牛,合作意愿强烈,陈连芳分析认为,去年下半年达能奶粉业务遭“肉毒杆菌事件”重挫,奶粉业务大幅下滑,因此,达能很可能希望借助发力低温产品“自救”,提振中国区业绩。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此次达能增持蒙牛股票,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增持,深化与蒙牛合作,加快达能中国低温产品市场开发。去年与蒙牛合作后,达能低温酸奶销售情况明显好转;二是与蒙牛、中粮深化合作,为其奶粉重新发展赢得机会。
达能方面介绍,去年年底恒天然“乌龙事件”对达能业务造成严重损害,根据达能已经披露的去年三季度报告,由此造成的净销售额损失预计为3.5亿欧元;运营利润预计损失2.8亿欧元。不仅如此,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对达能旗下乳粉品牌声誉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虽然不同于光明、伊利更多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蒙牛这些年更多采取“引进来”的战略。对此,宋亮表示,“走出去”更多是为了获取海外优质资源,引进来更多是为了把国外优秀基因引入改造自身;不管“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是为了加快国际化步伐,缩小与国外优秀企业的差距。
以达能为例,此前与光明乳业、娃哈哈和蒙牛均有合作,最终不甚理想。此次与蒙牛“复婚”,业内依旧有诸多担忧。不过,达能此次与蒙牛合作与以往数次合作也有不同之处,以前达能处于强势,与国内企业合作更多是想控制甚至控股对方,而此次与蒙牛合作,达能各方面业务均处在下滑阶段,亟待靠与国内企业合作来挽救颓势。对于蒙牛,虽然与外企合作意愿也很强烈,但双方最终能否顺利融合尚存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