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作为幼儿入口之物,事关无数幼儿的身体健康,事关无数家庭希望,往大了说,更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所以监管部门进行各种严苛的规章制度,以保护婴幼儿的饮食健康。最近“奶粉进药店”行销策略已经开始实施。
但是据了解,近日以来,药店内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比起平均每天能够卖出十几罐的超市,药店内的婴幼儿奶粉,一个月可能只能卖出4至5罐。大部分药店自主售货机前都很少有顾客驻足、询问、及购买,而主办方所提出的与普通超市比起来的“品质更高”、“价格更低”、“安全更有保障”等“优势”几乎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药店售卖奶粉的业务开通之初,主办方曾宣称这种形式可以让奶粉“安全更有保障”,可是,如果进了药店的奶粉比不进药店的奶粉更安全,可以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督,那只能说明不同销售渠道接受的监管存在差别,相应的监管部门存在失职之处。
奶粉在药店受冷遇,至少反映了公众对主办方当初所宣称的“安全更有保障”并不“感冒”,他们在乎的是购买更方便、价格更实惠,但这实际上也不是他们最最关心的—那些千方百计寻找海外代购而不去药店买奶粉的人们用其行动说明,药店卖奶粉也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不管药店销售也好,还是超市销售也罢,销售地点的区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进入不同地点销售的奶粉是否都进行了无差别的严格监管。如果奶粉的质量部能够有保障,不仅仅是奶粉业无法得到公众的信任,相应的监管部门也难建自己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