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份,三元、蒙牛、伊利、雅士利等11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开始在北京5家药店以ATM机的方式自助售卖,时至今日,经过调查发现,销量真是惨不忍睹,每家店1个月只卖出六七罐的情况非常普遍。
自从去年奶粉进药店政策开始实施,许多人认为婴幼儿奶粉又多了一个销售渠道,然而事实证明,奶粉进药店人气低迷,消费者并不买账,而且有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药店卖奶粉,甚至有消费者还会觉得非常奇怪,药房主要是卖药的,奶粉应该属于在超市或者商店。
有专家分析,奶粉进药店在国内不可行,一方面从法律上来说,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消费者如果受到有关食品的欺诈,可以获得10倍的惩罚性赔偿,而我们的药品管理法没有类似的规定,对消费者来说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从国际上来说,普通的超市依然是销售奶粉的主渠道,药店只是辅助渠道,而药店销售奶粉有个很大的问题,不仅单品价值高、毛利率高,所以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奶粉进药店卖的不好,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准备调整战略,改ATM售卖为专柜售卖,消费者7月份或可以在药店专柜买到奶粉了,效果是否能够扭转,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