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经济是近几年来投资商们眼中的金饽饽,伴随着婴童市场需求的猛增,大街上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母婴店呈遍地开花之势迅速崛起。但是伴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观,小型的母婴店将面临市场洗牌,而品类齐全的一站式大型商超更受广大消费者亲睐。
婴童用品市场商机无限
“儿子出生还未满百天,但已经成了全家的‘消费中心’。”市民吴女士称。据相关行业媒体人士走访发现,吴女士这样的家庭并非个例,3个家庭6个家长围着1个孩子转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这样的家庭也给婴童用品市场带来了商机。近年来,各种类型的专门经营婴童用品或为之服务的商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遍布我市大街小巷。
尿不湿340元、奶粉4罐1300元、鱼肝油400元、衣服300元、玩具100元……采访中,80后妈妈王女士向来采访者展示了她11个月大的宝宝5月份的消费账单,“每个月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大约2500元,如果再买一些电动车等大型玩具,开支就会超出这个数字。”据统计,宝宝出生一年内,家庭消费少至上千元,多则几万元。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婴童用品市场或将迎来更加光明的“钱”景。
多重压力不言而喻
虽然如今婴童经济“爆发式”增长,但是不少商家都直叹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现在每一款婴童产品的价格都非常透明,店铺之间的竞争就是价格战。”位于宁海路上的一家婴童用品店老板陈女士感慨道,“现在只有平价销售,才能留住老顾客、招揽新顾客。”
除了实体店间的竞争外,诱发“价格战”的另一大原因则来自互联网。“以前搞促销,只要一发短信,家长们就会前来购买,生意很好。”陈女士很怀念当年“忙得饭都吃不上”的日子,“现在的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都热衷于网上购物,觉得网购价与活动价相差无几,也就对促销活动失去了兴致。”
来自各方的冲击,让婴童用品市场竞争愈演愈激烈。店主们纷纷表示,他们在保证产品安全的情况下,会向消费者适当推荐一些利润较大的产品,以填补利润“空洞”。
品牌优势有待挖掘
据走访发现,我市婴童用品店中个体店占了一大半,这些店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店面不大,一般在三四十平方米左右,而这些店铺经营的产品种类也相对单一。相对品牌连锁店里丰富的商品种类、过万的商品数量、一站式的购物服务,这些个体小店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虽然本土的一些婴童用品店很多,但分布较分散,而且部分婴童用品店缺少专业、品牌化服务。
“我市的婴童用品店人、财、物各方面都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且不少店单打独斗,形成不了品牌优势,给发展造成了瓶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市婴童用品店数量庞大,但市场格局有待升级。要想在市场上扎根,必须依靠价格、品质、服务的综合优势。”
由此看来,处在生存夹缝中的小型母婴店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想要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必须重新调整思路,靠价格、品质、服务等综合优势来提升消费者进店率才是立足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