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四大乳企中报出齐,2014年上半年四家乳企共获利37.4亿元。其中伊利最高获利23亿元,三元1.8亿元垫底,蒙牛和光明分别获利10.5亿元和2.1亿元。
伊利股份8月29日公告了上半年的业绩,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73亿元,同比增长13.59%;上半年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增长31.93%。中报解释称,伊利在营业利润方面较高的增速,得益于去年下半年产品售价调整使得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同时,公司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加强成本费用管控;财务费用减少;此外,上半年理财产品到期取得收益使得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伊利表示,除了在全球主流的常温液态奶上继续巩固优势外,在常温酸奶品类以及电商渠道也在持续发力。
蒙牛中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8亿元,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增39.9%。蒙牛称,对收入增幅贡献较大的产品是特仑苏、未来星、真果粒等产品。同时,因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费用投入策略,使得经营费用上升。
光明乳业在四大乳企中净利润增速最高,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增长41.5%。光明乳业净利增速较快得益于明星产品莫斯利安的高速增长。海通证券称,常温酸奶莫斯利安一枝独秀,仍处于快速成长期。目前莫斯利安的生产受到产能的限制,预计新生产线项目将于年底完成,届时产能将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长。
三元乳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1.8亿元,同比扭亏。由于福喜事件影响,三元上半年从北京麦当劳获得的收益为1724.17万元,同比减少近四成。
海通证券在报告中称,三元的液态奶虽然有8%-10%的提价,但由于公司地处北京,渠道费用较高,所以盈利能力并未明显提升。其次伊利、蒙牛、光明三强在北京重点打造品牌,公司费用被动支出。公司一直使用原奶作为原料,变相提高成本。固体奶收入提升明显,乳饮料主要是太子奶部分,继续下滑。
企业要想提高获利能力,就要在产品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制度管理,加强科技创新,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