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澳优乳业(01717.HK)对外公布2016年全年业绩报告,销售增长30.3%至人民币27.4亿元;净利润增长320.4%至人民币2.1亿元。
无独有偶。
2016年,君乐宝奶粉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同比增幅在67%左右;去年,飞鹤乳业销售额达68亿元,比2015年增长8%;另外,三元奶粉业务2016年销售也继续维持双位数增长态势。
如何解读?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撰稿人五谷君,如果不算海淘,我国奶粉市场2016年同比出现负增长,情况不容乐观;
但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的奶粉销售却实现逆势增长, 这意味着我国奶粉市场固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乳企纷纷推出明星产品
虽然在中国乳业耕耘数十年,但在此之前,澳优乳业仍被认定为一家区域性乳企,因为,其收入、利润都处于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
然而,近几年来,澳优乳业和君乐宝、飞鹤乳业、新希望乳业、三元食品一样,正在从区域性乳企崛起为全国性乳企,被业界统称为“乳业黑马”.
上述乳业黑马驰骋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都有一款甚至几款明星产品,并成为公司销售、盈利的“顶梁柱”,比如飞鹤乳业的星飞帆、君乐宝的至臻、三元食品的爱力优。
澳优乳业也不例外,作为旗下明星产品,佳贝艾特已经成为羊奶粉行业的领导者,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其他单品能够超越佳贝艾特;当然,未来发展如何,还有待观察。
澳优乳业发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佳贝艾特在中国的销售额为人民币6.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3.9%;海外销售额为人民币1.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1.6%.目前,佳贝艾特全球销售增至65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以进口量计,佳贝艾特自2014年起,已连续三年在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排名中名列榜首。
何故?
业内人士表示,在奶粉行业中,明星产品销售额之所以能够节节攀升,都是得益于有效的市场推广和独特的配方;另外,进口奶源有时也会成为奶粉企业的杀手锏,比如佳贝艾特在荷兰生产,原装原罐进入国内。
据悉,包括法国达能集团等外资快消巨头都开始成立专门的事业部,向中国运送原装原罐进口奶粉,一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进口奶源这个营销优势,二是为了避免海淘冲击。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撰稿人五谷君,目前,国内羊奶粉市场“方兴未艾”,相较于牛奶粉市场,增速更高,基于此,其他一些国家的羊奶粉品牌也陆续进入中国,未来,佳贝艾特能否继续维持住龙头地位,有待观察。
国际收入占比提高
一方面,外资奶粉巨头相继入华;另一方面,本土奶粉企业也陆续走出国门,光明乳业收购新莱特乳业,伊利、圣元、蒙牛纷纷在国外建设工厂。
年报显示,2016年,澳优乳业揽收27.4亿元,其中在中国的销售额为18.2亿元,海外销售额为9.2亿元(约占总销售额的33.6%)。
澳优乳业方面不无自豪地表示,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拥有从收奶、生产到市场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并在中国、北美、欧洲、俄罗斯、中东等地拥有销售服务网络的国际乳品企业。
实际上,光明乳业旗下新莱特乳业,2016年业绩也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让光明乳业海外收入占比稳步增长;日前,据媒体报道,飞鹤乳业在加拿大进行收购,可以预计,未来其国际收入占比也会逐步提高。
同时,随着奶粉业务的稳健发展,澳优乳业也在逐步开始布局营养产业的多元化。
2016年8月,澳优乳业投资收购澳洲专业高端营养品品牌Nutrition Care,正式进军蓬勃发展的国际营养品市场。
除了奶粉、营养品业务,澳优乳业还成立“澳优液态营养品(长沙)有限公司”在中国推广及分销液态奶,去年12月,澳优乳业推出了主打儿童市场的进口功能性液态奶品牌--醇奶客。
目前,澳优乳业已形成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核心,成人奶粉、液态奶、营养品等营养产品为辅的多元化布局,并逐步从婴幼儿配方奶粉乳企开始过渡到高价值综合营养食品公司。
“2016年是公司在2015年底提出‘黄金十年’发展战略的年,公司持续推行业务结构调整,加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全球供应链建设,以及营养品业务的海外布局,令公司在经营业绩、产业链布局以及产品多元化上均取得理想的成绩。此外,公司进一步巩固对市场网络的深耕以及对消费者服务的升级,配合清晰的品牌定位及推广策略,令旗下产品越来越受到渠道和消费者的认同。”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