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对国产奶粉信心下降,洋奶粉一骑绝尘,迅速分食着中国市场。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多次抽检,国产品牌均合格,但是,洋奶粉仍然备受国人追捧。此前,“网红”奶粉贝拉米延迟注册的消息,牵出了以贝拉米和a2为代表的的海淘爆款的代工迷局。这些品牌往往没有自己的工厂,生产靠代工,依托中国强大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面对中国奶粉新政的落地,如果没有代工厂出面为这些品牌注册,这些贴牌品牌则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贴牌进口奶粉名单曝光
日前,北京商报记者日前拿到一份名单,这些名单上记录的是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代工贴牌的品牌。提供名单的人士表示,名单中的品牌80%为贴牌代工。
新西兰是针对中国市场代工品牌、贴牌最多的国家,据了解,新西兰在华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有13家,但是贴牌、代工品牌满天飞,至少有100多个品牌没有自己的工厂。来自澳大利亚的代工、贴牌的品牌也至少几十个以上,其中涉及雅培菁智、贝拉米、A2等知名奶粉品牌。
一个配方衍生出N个进口奶粉品牌
不少妈妈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到底何为贴牌奶粉?贴牌奶粉又是怎样运作的呢?
贴牌也就是所谓的代工生产,是各国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做法,必须强调的是,在国外,贴牌行为并不违规。当然,有人为了赚钱,就开始在国外注册牌子,再找其它企业如新西兰恒天然、丹麦Arla代为加工,然后在国内销售。
由于注册商标是国外,所以理论上它们也算进口货,但其与地地道道的外资奶粉有着本质区别,真正的外资奶粉企业很多都是药企出身,而且历史悠久,科研水平没得说,产品品质自然不在话下。
对于贴牌奶粉的现状,一位乳企中层人士表示:“国外知名奶粉企业也时有贴牌情况,但配方、科研都是自有的,研制出的奶粉配方都有数据作为支撑,代工工厂只是负责加工,而且对代工工厂要求极高,所以生产出来的奶粉品质还是有保证的。”
然而,由于国内奶粉市场迅速扩大,加之国内妈妈盲目崇拜进口奶粉,一些从事商贸的人士或曾在奶粉行业工作的人,就开始动了投机心思,花点钱在国外注册一个空壳公司,既没有科研能力,也没有配方研发水平,就随便寻找一家代工企业进行生产,之后将产品转回国内进行销售,俗称“假洋鬼子”。
有时,国外一家代工企业代为生产几个甚至十几个奶粉品牌,而这些所谓的进口奶粉品牌之间根本没有实质性区别,配方基本都是一样的。换言之,一个配方可以衍生出N个进口奶粉品牌!
新政过后 大批假洋鬼子将现出原形
2016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史上最严奶粉配方注册制度。根据规定,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奶粉”,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也就是说,未来,一家国外代工乳企虽然依旧可以生产N个奶粉品牌,但只有其中3个奶粉品牌可以进入我国销售。
由于国外代工乳企数量毕竟有限,加之很多代工乳企如新西兰恒天然还有自己的奶粉品牌,因而,大量在华销售的进口奶粉都将无法继续贴牌生存,将被迫自建工厂。
“一些所谓的进口奶粉已经开始在国内自建工厂,如果使用国内奶源,就不能自吹为进口奶粉了;如果使用进口大包粉作为奶源,也只能打着进口奶源的旗号,还得说清楚奶源来自哪个国家,因而,一大批假洋鬼子将现出原形。”上述乳企中层人士称。
线上销售海淘奶粉为监管盲区 购买需谨慎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由于自建工厂成本太高,抱着投机心态的进口奶粉品牌,开始依赖“海淘”平台进入中国市场,因为目前各大海淘平台尚未纳入全面监管。
举个例子。
一家澳大利亚代工乳企生产10个奶粉品牌,但其中只有3个奶粉品牌可以在中国市场上进行销售,然而,其他7个奶粉品牌却可以通过“海淘”或“代购”平台入华。
换言之,我国奶粉新政主要针对线下奶粉市场,跨境购等线上奶粉市场还可以继续钻政策的空子。
据悉,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存在很多“小作坊式”的代工乳企,生产条件、加工水平、安全标准都与大型代工乳企存在很大差距。
基于此,母婴门店人士称,国内妈妈在“海淘”或“代购”进口奶粉之时,不仅瞧好品牌、奶源、配方,更要认清生产工厂,尽量不要选择小型工厂,在安全上缺少保证。
现在,我国实行进口奶粉认证制度,换言之,一款奶粉品牌能否进入中国,取决于生产工厂是否具备入华资格。
所以,国内妈妈在选择进口奶粉之时,尽量挑选那些由具备入华资格工厂生产的品牌,毕竟能够获得入华资格的生产工厂,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国内妈妈非要通过“海淘”或“代工”方式,选择进口奶粉,就很有可能买到“小作坊式”代工乳企生产出来的奶粉,品质、安全都难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