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注册一直是母婴行业的一大关注焦点,截止目前,共计六批已有22家企业,36个工厂,62个品牌,182个配方获批,可是奶粉注册通过后,意味着这些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那么奶粉注册后都有哪些考验呢?一起来看一下今天小编介绍的奶粉注册后的3大考验。
第1大考验
品牌塑造能力
新政对奶粉产业和消费者无疑是极大利好、高度负责的,尤其是中大型乳企或品牌,但不可避免会出现阵痛,比如较多产品将面临“三调”——调整名称、调整包装、调整配方,让渠道/消费者感觉是“新品”,这需要有效地去传播,实现产品及品牌的延续;此外,行业集中度提高,市场竞争加剧,要求更高,如何去传播自身的价值、优势,如何去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参与感和美誉度,降低流通环节的营销难度,将是品牌塑造的大事情。此外,同品牌不同子品牌的品牌塑造也是一个焦点。此前我们说过,在高端粉品类,目前优博和金领冠是比较受益的,已经通过了3个系列优博,4个系列金领冠,预计优博还有法国版3个系列,金领冠还有新西兰至少1个系列,这些子品牌之间如何区隔?谁是核心?谁是重点?
拿产品及品牌的延续性来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告诉《奶粉圈》新媒体,当婴幼儿奶粉实施注册时,企业着急忙慌,费尽力气希望尽快获得批准;但真正证书拿到了,接下来咋整,是马上生产已获得注册的产品,还是继续生产老产品,却变得难以决策!为何?一方面,企业错误的判断了政府部门开展婴配注册的工作效率,预留了相对较长的老包材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对于婴配注册产品卖点信心不足,觉得新品对市场推动的作用非常有限。他同时指出,一些企业面对着现实包材等资源的浪费,只能忍痛割爱,新注册产品别着急,着急也没用,等等再说吧!但这也是个幸福的烦恼,到底咋整,这事还得老板自己决定!
第2大考验
综合营销能力
有人说新政让工厂变得吃香,水涨船高,这不假,但是工厂再吃香,有市场基础和销量的品牌(商标要可控),也不至于沦落到找不到工厂的窘境,国内105家工厂,国外67家工厂,容纳些品牌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有些品牌即使有工厂,但支撑不了工厂产能或销量要求,也是枉然。所以笔者认为,奶粉新政考验了生产企业,更是考验了其综合营销能力。但商业是包容的,这个营销能力可以自建,也可以合作。即企业完全通过打造自有职业经理人团队,采用市场直营模式(包括代理商和终端门店),也可以合作的,借助外在的营销团队来实现业绩增长,比如目前显现出的承销商(国代)、省代,营销承包等。对于工厂而言,只要有这样的营销能力为自己所用,就是好事。
2017年是奶粉新政年,更是品牌营销年,很多优秀的企业在摩拳擦掌,优秀的营销团队浮出了水面,在不少品牌面临生死存亡,失业、转行的时候,2017年上半年,一些企业在快速增长,比如刚刚公布财报的上市企业澳优、合生元(健合集团),澳优上半年实现销售17.03亿(含国内+国外),同比增长36.1%,净利润同比增长51%;健合集团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达到16.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此外,公开数据显示,飞鹤上半年实现整体销售增长45%,星飞帆等高端粉销量增长200%,而圣元整体增长超过20%,君乐宝增长123%。此外,在中小乳企或者说“潜力品牌”中,燎原、圣元优强、贝特佳、纽菲特、蓝河、英氏、瑞哺恩、努卡致乐、美益源、宜品蓓康禧等都是快速成长,有些甚至是倍数级增长的,类似品牌还有很多,也涉及到销售基数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欢迎交流、告知。
每一个企业或品牌的成功都有其道理,其中一点就是综合营销能力过硬。笔者认为,在未来,综合营销能力应该包括服务型,精细化营销团队的打造,告别过去粗放的市场经营方式,迎接相对精细、专业的服务型、推动型营销方式,在渠道布局,终端维护、会员管理,市场推广,促销活动等方面整体提升。
第3大考验
渠道布局能力
渠道布局能力,属于营销能力的范畴,但因为重要,单独列出。中国市场,很多品牌还是缺乏渠道布局能力的,体现在:
1、布局困难,无人接招,货在仓库;
2、无核心客户,小店太多,瓶颈低;
3、缺乏手段,动销乏力,无效门店;
4、销量中等,渠道无法优化升级。
从快消品门店管理理论来说,分销是位的,没有分销一切都是空谈,这个分销就是指渠道布局,在过去,有些进口的中小品牌其实不是死在市场上,而是死在仓库里,死在仅有的门店货架上,而其进口者,仅仅是感觉母婴行业不错,就投资进来了,订了一批货,发现渠道不通畅,没人接招,被逼放弃。
中国市场潜力很大,也很有意思,以前2000个品牌不会嫌多,以后500个品牌不会嫌少,奶粉新政后,坐等其他品牌消失,快速抢占市场的好梦千万别做。相反,市场对渠道的布局能力要求更高,大家争抢的首先是优质的渠道,其次才是消费者。
说完以上3大考验,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就是贝因美为什么能够相继签出10亿,5亿,3亿的承销合同?这个事,很多人乐观去看,也有不少有想看笑话,说目标太高。但我认为市场在发展,这个事本身是积极向上的。首先,奶粉注册首批名单,贝因美就有4个工厂在列,它有产品和品牌,有主动权,但更关键的是它有压力!有产能压力,业绩压力,股市压力!自然要去向下游去释放、转移这种压力;这就是工厂与品牌的资本!而这个时候,育博食品(签约10亿)、阿拉小优(孕婴联,签约5亿)、以及达维优加(签约3亿)有现成的综合营销能力,有现成的母婴渠道,他们愿意去承担更大的压力,而且还愿意更大力度地推动销售,自然这个事情就容易深入合作了。虽然有人说换汤不换药,但这个药和汤都是升级版了,至于签订的任务能否完成,相信关联方自有本帐,无需我们吃瓜群众来揣测了,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笔者认为,在未来,不管是直营、承销、经销、战略,还是其他,必须确保:
1、优质的产品/品牌
2、良好的营销服务/售后
3、核心的渠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