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法的出台、高额的纸尿裤成本、低门槛带来的竞争冲击以及由于人口红利带来的效益在逐年下降等原因导致了目前纸尿裤行业“产能过剩。”
纵观国内的纸尿裤行业,大多以传统标品为主,可供消费者选择的SKU少、品牌云集、技术含量薄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目前主要停留在价格战争,营销不够标新立异等市场现状,让行业发展受阻。
重金投入生产设备、厂房等成本,形成了行业高壁垒的退出条件;退出壁垒一升高,即使很多厂家已经撑不下去了,却依然会在这个圈子里垂死挣扎。
在珠三角、长三角工业带上集中了一批本土中小品牌纸尿裤制造商,这些企业正面临新的挑战——订单流失严重。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1、渠道依赖:由于无力投入资源开拓与维护大型主流渠道,许多中小品牌不得不转而与线上渠道、微商渠道合作,这些渠道的相对不稳定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纸尿裤生产企业的订单量。
2、价格竞争:为提高市场渗透率,不少纸尿裤企业采取降价策略,这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使得市场陷入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除了抢占市场外,在一些企业看来,维持生存状况,也是企业拼价格的重要原因。
3、产能积压:由于前两年对行业形势的盲目乐观,导致部分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到基础硬件建设当中,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引进高新机组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的双刃剑效应,使得销售波动一旦出现,订单量急剧减少,便会造成中小品牌企业严重的产能积压。
4、成本难题:规模化是大工业体系的优势所在,原因在于规模化形成的大批量采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当国际市场原产料价格居高不下之时,会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综合而言,目前中国纸尿裤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未来形成超越千亿规模的大市场,并非镜花水月。
在这个存量增量两者皆大的市场环境下,所有的纸尿裤制造商,特别是本土中小品牌是否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单边上升的大环境下,我国纸尿裤行业可能呈现出以下趋势:
1、新国货崛起在即,渠道变化给后起品牌提供机会,全渠道经营成标配。
目前市面上的高端品牌依然给几个洋品牌占据,但是份额慢慢在下滑,在供应链的上游,那些过去屈居于后端,为外资大牌提供ODM、OEM的中国本土企业,开始走到台前。国内制造水平的提升给国产品牌带来契机,深耕研发严守品控、注重消费者体验、优化售后服务、落地精细化的运营、注重匠心与品质的品牌突破机会较大。
在网上或者门店进行单一渠道购物的消费者基本不存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在新零售业态下将更紧密,将呈现出更多玩法。
2、不断涌现的新品类将俘获新消费人群,婴儿纸尿裤智能化、高端化将成为首当其冲的集中探索方向。
智能市场呈现井喷式爆发,主流企业对智能纸尿裤的探索将走入下半场,其终极任务其实是要改变国人根深蒂固的育儿习惯和消费习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高端纸尿裤成为各个纸尿裤品牌的“加分”项,众多头部玩家早已积极布局。
3、以三四五线城市、乡镇为代表的增量、非中心化市场将成为纸尿裤品牌必争之地。
在供应端,原本高度割裂的生产、品牌、销售环节无缝连接起来,实现了高度一体化。在需求端,则实现了低价、优质的双赢。品牌直供打造的信任感,助力品牌得以穿透区域、收入、阶层等主客观条件划定的圈层壁。透明化生产、全链条溯源、质量有保障、性价比高的新品牌有望覆盖这一市场的需求,最终良币驱逐劣币,把山寨品牌挤出市场。
4、传统及新兴品牌均会进一步向及时洞察需求,指导上游生产,提供流量和大数据倾斜,落地按需定制的C2M模式落地比重增大。
满足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唯有按需定制的纸尿裤C2M:需求前置、按需定制,柔性生产,而在供应端,C2M让消费者对纸尿裤厂家不再盲人摸象,有望彻底解决库存和积压的难题。C2M的前提,是精准收集、甚至洞察、预测个性需求,然后把这些个性需求汇集,合并同类项。反馈到生产环节时,其实已经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才能成就高性价比的个性定制。
5、市场两极分化的趋势将愈加明显,大小厂商为争夺市场份额将继续采取差异化的未来发展策略。
大厂商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有望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把作为核心竞争力,凭借资本优势、技术实力和市场扩张逐渐将技术落后的厂商清理出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竞争主要在大厂商之间展开,集中于品牌效应、新品研发推广以及流行时尚的捕捉;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大厂商将延伸产品链,研发物美价廉的婴儿纸尿裤,将销售渠道不断下沉,挤占中小厂商的份额。
中小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所在的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低、地方竞争白热化,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地区性中小厂商充分利用在当地建立起的区域知名度,将产供销加以深耕细作,并伺机拓展更为广阔的销售网络,区域品牌有更多机会走向全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