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类网红品牌,苏州多位母婴代理都在坚持优中选优。他们选品的标准并不复杂:看策略、看颜值、看品牌持续运营能力。网红品牌到这个市场,最先找他们,因为这些渠道手中有大量升级版的母婴连锁店、精品店。升级在这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必选项。消费人群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202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这是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GDP突破10万亿的省份。与此同时,七普数据又加速了江苏的整体消费升级能力。
六普到七普,江苏省新增人口近609万,总人口数量达到8470万,虽然出生率全国倒数,只有9.12‰,但0-14岁占比15.21%,也有近1300万。而且江苏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升,整体素质与消费格局都成为新变量。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4.34万,紧随浙江。
从物质到精神,这里具备母婴产业转型升级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需求。
也正因如此,为获得更多优势,母婴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超出想像,但同时也孕育出一部分行业领跑者。全国母婴看江苏,看的就是其丰富的业态、激烈的竞争之下所带来的精细化运营,看的不仅是孩子王、红孩子、婴知岛这样的本地大型母婴连锁,也有跨区域进入的爱婴室、爱婴岛。
而小连锁想要更好在生存下去,最好不和大连锁抢市场,而是差异化竞争,要么在消费者端下功夫,用赋能服务黏住用户,要么避开区域,去覆盖开发还不够完全的乡镇市场,毕竟在这个藏富于民的经济发达省份,机会还可挖掘。
同浙江市场比较相似,江苏现有的母婴代理品类趋向平衡。既没有大比例倾向于食品,饱受线上影响的用品、棉品包括纸尿裤也都有强势的线下代理。有专业代理商,也有综合型代理商,多品类经营。
多品类经营通常被认为会“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团灭”。江苏母婴市场整体上本来就是连锁比较强,代理相对弱,在2020-2021年的市场上,恰好各品类的市场表现都没有太景气。市场上也有增长,但比例显得略低。
因为有良好的消费基础,只要策略得当,销售缓和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当市场已经进入触底状态,反弹就是可能的。也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江苏母婴代理对所代理品类的未来表现是乐观的。事实上,他们为此做了诸多准备,比如引进网红品牌,与单体精品店做联合活动。到2021年下半年,部分成效已经显现。
和其他区域一样,随着市场的改变,代理商们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了品牌力和团队服务能力上,对高毛利的关注跌至历史最低。不过江苏这个关注比例仍然高于河南的3%与浙江的2%。很多人在意识上要大品牌与团队服务,内心同时还是希望保有毛利空间。
毫无疑问,从能力上讲,江苏母婴市场各类连锁都是“小强”。他们战略清醒,布局精准,收放自如。从数据上看到的高比例下滑,其实更多是主动选择放弃。很多区域头部连锁是通过关闭门店的方式来及时止损。但他们也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数据可见,薪资暂时未发生过大变动,但人工也就成为比较大的压力。新零售动力不足,又无法摆脱传统经营方法,内卷有些重。
品类经营难度上,江苏市场也与浙江市场相近,首选营养品,甚至比例更高。这是因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母婴家庭做了大量囤货,加上健康意识突然觉醒,购买量激增。但从下半年开始,未来收入目标变得模糊,营养品消费主力的中产家庭,不断压缩开支。就算是不差钱的江苏市场,也未能幸免。
有一个现象是,在江苏,原来经营国产奶粉品牌不多的大型母婴连锁,近两年开始与国产品牌大力合作。原来根本不CARE的线上工具,开始尝试使用。甚至在大型活动设计当中,也会开始高频度地动用直播短视频、社区团购等大促手段,结合线下拦截、会员转介绍等方式,同步管理。
在新营销方式中,社群创建与维护相对简单,是大部分母婴店的首选。视频直播更多是因为顾客注意力转移,门店被迫试用。原来用得比较多的线上妈妈班,因为招募难度加大,时间难以统一管理,慢慢成为次选方式。但实际上,线下运营基因决定的基础能力,若想通过尝试获得进阶,周期还是比较长。这一点,其实江苏母婴零售业者很早就测算过投入产出比。
精品店,在江苏市场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对产品趋势的精准把握,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一一解构,对品类品牌成长周期的整体判断,都令传统零售难以匹敌。只不过,从进口产品转到国产品牌,以线上方式开单,确实让市场有些头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