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育提早1年,终身高大约会损失5-7cm。”
妈妈们,你们听到过这句话吗?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妈妈们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平均为5-7cm。并且女孩骨龄在15岁基本停止生长,男孩骨龄在16岁基本停止生长。
因为过早发育的孩子,骨骺线会提前闭合,生长空间也要比正常发育的孩子少。因此,发育提早1年,就相当于有可能少长1年。但有一个问题,妈妈们一定要弄清楚。如果孩子在一年中,骨龄虽然跑了2年,但是他的生长速度跟上了,长了两年的身高,这种情况孩子的终身高就不一定会受到影响。如果骨龄跑了2年,他的生长速度却没跟上,只长了一年的身高,那就要引起重视了,有可能孩子的终身高就会有损失。
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求助医生,通过专业的评估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孩子出现发育提前的情况,家长们一定要小心性早熟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为0.43%,以此推算,全国范围内约有53万患儿,但其就诊率却不足1/3,性早熟已经位列小儿内分泌疾病的第2位,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生长发育。
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儿童内分泌科或性早熟门诊中,初次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的儿童高达96.59%,其中女童占94%。为什么儿童性早熟的案例会出现这么多?究竟是啥原因引起的?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性早熟?
说之前,我们先明确下定义。
什么是性早熟?根据《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诊断标准如下:
(1)性征提前出现,即女童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
(2)性腺增大,即盆腔B超示女童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且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
(3)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达青春期水平;
(4)多有骨龄提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
(5)有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同龄健康儿童。
但这也并不绝对。
有的孩子只提前出现了部分第二性征,也就是:
除乳房发育外,不伴有其他性发育的征象,无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也没有来月经。
这种情况,家长则不用太过紧张,动态追踪孩子的发育情况即可。
性早熟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影响身高”,孩子成年后,身高可能低于一般人。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目前,比较常见的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因素有:
遗传
很多疾病都与遗传因素相关,性早熟也不例外。如果父母发育的年龄比较早,孩子第二性征发育也会比同龄人相对提前。
疾病
部分性早熟为器质性病变所导致,尤其是男孩。
虽然男孩性早熟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有近一半的男孩性早熟,最后检查出来都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中枢系统器质性病变(如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等)以及生殖腺肿瘤等。
肥胖
我们体内的脂肪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雌激素,肥胖孩子体内脂肪过量堆积,会导致雌激素的分泌高于正常儿童,进而刺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亢进,导致性发育提前。
很多我们以为的炸鸡、碳酸饮料导致性早熟,本质其实是,这些高油、高脂的食物使孩子肥胖,从而引发性早熟,而不是食物本身含激素。
双酚A、塑化剂等
研究发现,儿童过多地接触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内分泌干扰物,比如洗涤剂的降解产物-壬基酚、合成树脂原料-双酚A、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这些物质经机体吸收后,可以在体内发挥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干扰正常的内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小tips:日常选购塑料制品,要注意挑选 PPSU 或者 PA 材质的,或选择标有“BPA free”“不含双酚A”标识的产品。也要警惕那些“香味”浓烈的玩具或用品,塑化剂可以用来“锁住”香味,接触后,这些都可以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孩子身体。
盲目进补
还有很多家长,虽然不给孩子吃保健品,但热衷于给孩子“食补”,甲鱼、人参、燕窝,什么大补吃什么。还有那种用中药材熬的“老火汤”,这些补品药材中有部分是动物的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这些并不适合孩子,长期服用可能对孩子发育产生影响。而且如果进补太多,必然也会导致孩子肥胖问题,从而引发性早熟。
免责声明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本公众号推送稿件部分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等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及出处,本公众号引用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