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的未成年人总量达到了3.67亿人。我国特殊的人口政策,让人们必须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现实;加之升学竞争的激烈和就业的艰辛,都在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看法,虽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家长而言,共同的话题永远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提出,“在社会现实的压力下,有一些家庭依然坚持着一种理性的选择,即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终身发展利益的教育模式,但是这种坚持非常辛苦,甚至有挣扎的感觉。”朱慕菊表示,与此同时,更多的家庭选择了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屈从于目前的竞争压力,选择了一种被扭曲的教育模式,其结果是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标准
家庭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家庭中亲情和血肉的力量,使孩子对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要求以及对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及选择能力。他们没有能力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好的家庭教育状态,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有所成就;有的只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还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财富或显贵的地位。这些都是家长们的期待,无所谓对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和社会大背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不可分割。因此,现代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发展前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地只求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以及更高的分数,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他们步入社会后,如何在社会生存中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朱慕菊指出,是孩子应该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热爱和平、宽容理解、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所有教育的重要根基。第二是要传递给孩子所在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不会去崇洋媚外,不会丧失中国人的气节,但是与此同时,孩子又要有世界的眼光。至于孩子们的学习、未来能有多大能耐,则是随着孩子的禀赋和机会来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