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过程中,不仅生理发生变化,心理上变化也很大。尤其是产后一周内,不少产妇会发生情绪不良,虽然绝大多数两周后可以恢复,但若缺乏防治或防治不力,轻者可影响家庭和睦和产妇的亲子行为,重者会发展成为产后抑郁症或产后精神病,危及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
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产后1周内的产妇进行调查发现,产后情绪不良的发生率为19.23%。专家分析认为,产妇高龄、缺乏家人的支持、医务人员的态度、剖宫产、个人平常处世表现不良等是妇女发生产后心理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针对诸多相关因素,有关专家提出了如下主要预防措施:
增强产妇分娩自信心,鼓励自然分娩。 近10多年来,我国产科学界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剖宫产率过高。有研究表明,剖宫产及经产钳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有增高的倾向。因剖宫产出血量较多、产后下腹部疼痛、担心麻醉及新生儿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妇的心绪不良和情绪波动。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情绪较少。所以,家庭亲人和医务人员应鼓励孕妇自然分娩。对需要做剖宫产的孕产妇,亲人应配合医务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呵护,解除恐惧心理和各种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