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工艺及现代喂养理念的提高,现代商业辅食研发、制作、生产也逐渐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类母乳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丰富营养元素的加入,无糖化(促进宝宝体质健康)、CHE淀粉水解工艺(促进营养消化吸收)的运用也成为行业趋势,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至此,我国的计划生育已进行了三十多年,我国的孕龄人群全面进入了独生子女一代。
同时,全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新增人口在1600万左右,新增人口需求拉动GDP增长4%。而目前我国城市0~3岁的婴儿数量在1000万以上,孕婴用品的消费客户占城市人口的3%左右。市场调查显示中等城市的新生儿每年消费在2~5千元(不含食品)之间。这样算来,每年婴儿的市场需求就有上百亿元人民币。特殊的时期与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孕婴产业的巨大商机,也造就了一批特殊的消费者。
1.孕婴知识需求强烈但又缺乏经验——将文化、服务导入市场,是孕婴行业未来的卖点。
由于我国实行了晚生晚育政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儿父母年龄都比较大,文化层次相对提高,带来的是对育养知识的渴求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他们都非常重视孕婴知识的学习,也非常在意各种保健知识。与之相对的,这些“新父母”们几乎都只生一个孩子,缺乏孕育实践,但又觉得他们父母辈的传统孕养观念不科学、不符合现在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传统育养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进程的冲突。这使现代父母对婴儿健康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供应上,而且对孕婴文化与服务有强烈的渴望。
2.价格不敏感——产业利润高
相对其他产品而言,孕婴产业的消费人群对产品价格不是十分敏感。一个孕婴专卖店的店主说:“现阶段的父母大多都是等到事业有成了才开始要小孩,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只要品质过硬,父母一般说来还是舍得的。”
同时,大批年轻的准妈妈们既具备现代观念,也有经济实力,她们想生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宝宝,更想让自己保持健康美丽的形象和充满活力的心,并且其中的大多数在孕期都还坚持工作,因此在孕妇产品上就要求很高。这些就造成了该产业相对于其他零售产品的高利润。
3.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极高——要重视产品品牌
这类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考虑是毋庸置疑的。在自己经济实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费者总是尽量选择他们信任的品牌。据《妈妈宝宝》杂志的读者调查显示,宝宝1岁内最常喝的前十名奶粉是(按占有率):美赞臣、雀巢、惠氏、多美滋、伊利、完达山、雅培、味全、森永、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