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并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成为继“裸婚”之后在年轻白领中流传最广、最快的词汇、职场大热词!近段时间,“裸辞去旅游”,成了微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裸辞”,是指不考虑后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旅游则成了裸辞后的必然选择。“裸辞去旅游”,成了不少年轻人挥洒青春、证明勇气的方式。但这种生活是否真的美好?对此,无论曾经经历的人还是用人单位都表示,“表面上很美,但代价不小”。
裸辞旅游悄然出现
辞职、换工作属于寻常事,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辞职去旅行,则显得不寻常。近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裸辞去旅游”的人和事,还真的不少。11月12日有人以“裸辞去旅游”为关键词,在新浪微博进行查询时,得到的搜索结果足有32页,其中多条与“裸辞去旅游”相关的微博,都有了上千条以上的转发量。
在知名的网络社区豆瓣,有一个成立于2008年4月、名为“休学辞职去旅行”的小组,目前已经有超过15万名成员。成员们发的不少帖子,都是在“晒”自己裸辞去旅游的经历、趣事。在回复的人中,不少都表示:自己有过裸辞的经验,或者裸辞的冲动。
而在网上查询“裸辞”,则会发现,有很多人在纠结:是否裸辞去旅游?近日国内某网站进行的“裸辞旅行”小调查也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网友中,44.23%的人表示赞同,认为“人生要有一次奋不顾身的旅行”;38.46%的网友“只是观望,现实不允许”;17.31%的网友选择不赞同,“没有下一步规划的人生,感觉有点不负责任”。
裸辞须谨慎
《职场》杂志前执行主编康励峰认为,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裸辞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业、反复的跳槽会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等。
对于一些人想通过裸辞来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做法,某公关公司总经理老李认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辞职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想办法在工作中解决才是王道。另外,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高峰认为,跳槽并非不可以,但裸辞不该成为首选,在辞职之前首先得保证你能顺利再次就业。
高峰说,虽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退,就业市场开始逐渐回暖,但要达到完全回暖还需要一个过程。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目前来说,就业难仍然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专家建议:裸辞需慎重,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
裸辞,最近紧跟着“裸婚”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就是指不找出路的辞职,也意味着离开的决然。事实上裸辞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所避忌的是由于生活压力或缺乏安全感又急急吼吼地跳入另一个不合适的公司,选择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新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表面看上去是纯种好马,骑上去,还是有可能发现只是另一头病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