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0-6岁婴幼儿童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不断增长,婴童市场的强大需求拉动了婴童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众多的品牌新秀。然而,市场竞争必然带来新一轮的洗牌。近日,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新政(《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正在引起行业震动。
《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参照药品管理办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管理,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原辅料使用和包装标签备案制度。推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信息化管理,加快实现产品全程可查询、可追溯。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再审核再清理工作,对奶源质量无保障和生产技术、设备设施、检验检测条件落后的企业实行停产整顿,经整顿仍不能达标的,坚决予以淘汰。
进口奶粉行业资深人士杨如(化名)坦言,表面上,新政下国内大量中小型婴幼儿奶粉企业将被整合并购,实际上,对洋奶粉打击更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婴幼儿奶粉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杨如表示,首先,新的奶粉品牌进入中国的审批将更为严格,短时间内几乎很难进入中国市场,限制了新的进口品牌。
其次,备案、检测更为严格,进口奶粉品牌需要品牌所在国提供大量检测证书以及认证,相当于要当地政府为奶粉作担保;此外,进口奶粉检测也增加了,从以往20多项增加到60项,对洋奶粉企业而言增加了进口难度。杨如表示,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检测成本,也大大增加了流通时间,以往进口奶粉从生产线下线到进入中国经销商仓库需要半年,新政下至少增加了一个月的时间,仓储流通等成本大为增加。
最后,不准分装生产,而这一条禁令可能使大多数洋奶粉面临无法销售的困境。
杨如以及乳业专家宋亮均指出,目前包括雅培、惠氏、美赞臣等大多数洋奶粉企业大都在国外湿法加工,然后将成品或者半成品的大包装精粉进口到国内进行简单的物理干法混合加工后罐装。如果这种国内干混后罐装的生产模式被归类为分装生产,那么国内销售前几位的洋奶粉企业均面临无法销售的困境。
对此,多家洋奶粉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尚不清楚自己的国内生产模式是否受到新政限制,并称:“由于细则尚未出台,目前很困惑,先观望一阵再说。”
事实上,不论如何,洋奶粉的成本将大为增长,一家洋奶粉企业向记者表示,可能会在不久后提价。
洋奶粉受到挤压,必然会留出一部分发展空间给本土企业。然而,并非所有本土企业都将受益,因为新一轮整合重组风暴即将来临,不少中小乳企将面临退出市场或被兼并重组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