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府部门有关乳业新细则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乳企的准入门槛,国内乳品行业兼并重组的号角已经吹响。细数国内128家乳品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综合竞争力不高,一些中小乳企未来将难以逃脱被收购的命运。
另外,药监总局要求各地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查工作,在今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对暂不能达到新细则要求、不能按时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以及未通过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批准,可给予2年的停产整改时间,保留原生产许可证编号。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政策的出台给一些小企业设定了一个时间表,在这个时间表内,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自己寻找出路。
对此,宋亮初步预计,在128家企业中,未来2年-3年中,接近三分之一将退出,其中以小企业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奶荒”事件让乳企们开始在奶源建设方面加紧补课。不过,建设奶源非一日之功,因此,拥有奶源的小乳企将会成为被并购对象。另外,要求乳企拥有“自建自控奶源”政策将使更多竞争力弱的中小乳制品企业寻求“靠山”,或者被收购,或者寻求合作。
那么,乳企间的并购重组此时时机是否成熟?企业间的并购成本是否合理?
对此,对中小乳企了解甚深的乳业专家雷勇军表示,现在中小乳企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考虑多方影响后,对收购企业的要价也降低了不少,因此,现在的企业并购成本要低于往年。
在宋亮看来,国内乳企间的兼并重组潮将在今年3月-4月份出现。“未来一些小的乳企如果不选择被并购,它们将倒在政策的大门外,与其被淘汰,还不如卖个好价格”。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随着乳企中人力、物力、监管成本的进一步走高,中小型企业实力难以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故而成长空间有限。而乳品行业是典型的供应链较长的资源型产业,想要实现农户、企业、渠道的多方共赢,唯有依靠兼并重组这一方式开进行资源整合,而想要保障这一供应链的长期稳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的监督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