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婴幼儿奶粉质量的严格监管,进一步的规范婴幼儿奶粉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简称《细则》),据悉,细则实施后,飞鹤、伊利、蒙牛、三元乳业已拿到新版乳粉生产许可证。
据政府有关消息,在2014年5月31日前,国内128家婴幼儿乳粉企业必须重新申请并取得乳粉生产许可证,只有拿到许可证的企业才可以照常生产经营婴幼儿配方奶粉,而没有拿到这一许可证的企业将面临着被洗牌出局的命运。根据2013年工信部已经公开披露的计划,目前国内的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只有80家企业可以生存到2015年,而到2018年时这一数字减少到50家。
《细则》从干湿复合工艺审查、产品配方和标签管理、发证检验等六大方面对婴儿乳粉的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作出了严格规定,它被众多乳业专家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准入制度。
据了解,过去有一些企业由于市场营销和销售的需要,在北方的工厂以湿法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基粉,然后再拉到南方的工厂加入一定的营养物质,经过干混包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针对这种形式,《细则》中有了新的规定,为了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要使干湿法复合工艺在同一个厂区生产中体现。对于异地生产的,将不再给予生产许可。
据乳业有关人士表示,新细则不仅对乳粉企业专属牧场及奶源有了严格限定,更对企业的全产业链建设提出了完整的要求。预计2014年将有三分之一的乳企面临淘汰。一些小企业更将因为资金等问题面临着被并购或者退出市场的危险。
不过,无法按《细则》标准完成生产线改造的企业也不会立即被淘汰,据了解,如果在5月31日前,没有按时获得许可证,则最多给1年的整改期,如果1年内还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许可证标准,那将被彻底淘汰出局。
干湿法复合工艺对于那些中小企业来说不难达到标准,主要对小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是另外两项指标,一个是厂房及生产线设备需达标GMP标准,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改造。另一个是要求乳企有自建自控的奶源,这被官方明确为企业存活的标准。
飞鹤、伊利、蒙牛、三元四大企业在国内都是实力较强的企业,不但规模较大,而且资金雄厚,自从细则公布后,他们也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获得乳粉生产许可证也就成了无可厚非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