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婴童行业发展生机勃勃,很多与孕婴童行业相关的展会不断浮出水面,孕婴童行业展会属于消费品展会吗?质疑的声音,让我们对孕婴童行业展会产生新想法。那么孕婴童行业究竟传递给我们怎样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围观一下吧。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0岁~12岁的孕婴童消费品市场到2015年可能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而远景规模则可达3万亿元。由此可见,中国孕婴童产业未来市场的增长空间像是一块巨大的吸金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入。
综观孕婴童消费品展会现象,近10年间,从沿海到内地,中国各个城市都兴起了举办孕婴童展会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全年在各地已有超过三十个孕婴童产品展会,数量如此之多,涉及城市如此之广,呈现了其他行业很少见到的繁荣景象,这些展会的兴起,对促进孕婴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层次差距拉大
随着国内几大孕婴童展会近些年招展越来越火爆,在此类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参展品牌和参观者数量均不断创新高之时,也应看到展会规模参差不齐,层次差距大。目前,业内最知名的孕婴童展会国人办的有京正·北京孕婴童展会、杭州国际妇幼婴童用品展会等,外国人办的有上海CBME孕婴童(原时尚育儿)展会等,这些展会都举办过多届,是业内广为人知的专业孕婴童展会。相比几大知名展会,近两年在一些二线城市也陆续举办有相关的展会,展会规模和影响力要小很多。
无论是京正·北京孕婴童展会,还是上海CBME孕婴童展等几大知名孕婴童展会,通过近几届展会的数据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参观人数还是参展品牌,都保持了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再看看中西部或某些二级城市举办的孕婴童展会,很少有展会的参观人数增长在百分之十以上的,更多的是停留在原有规模,或者比原来参观人数还少,以至于最终难以为继,取消展会的不在少数。
看一个展会质量如何,口碑传播非常关键。如果某人参加展会失望而归后,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个人,而是他所能覆盖的人际圈。 因此,效果不好的展会往往只会越办越差,最终在市场中被淘汰。
个性差异不强同质化现象明显
观察行业内大大小小的孕婴童展会,你会发现,除了展会规模和举办地不同外,母婴类展会同质化现象明显。缺少差异化的商业展会,数量越多做得越烂,许多参展人因此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展会没必要开。
瞄准市场的差异化开发,是初进市场人巧妙启动孕婴童市场的好办法。这块市场规模大,分支产业也多,刚起步的展会往往很难辐射整个行业,2010年10月在南京举办的婴童教育及用品展就开辟了一个新方向,展会初期专攻婴幼儿教育及用品市场,缩小参展范围,突出专业化,在婴童教育及用品行业的影响力显着提升。
某些展会缺乏有力度的专业宣传 投机性过强
展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行业内形成影响力,一般形成影响力需要3~5年时间。很少有展会可在前三届便有非常大的效益产生,参展商的付出往往大于给他当下的回报。当然这其中,也有会否做宣传的问题。与其他市场现象一样,婴童展会同样需要做宣传,特别是一些新办的展会,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目前婴童展会超过80%是利用自身会刊或能提供的资源与行业内的网站、杂志做免费的资源互换,在展会数量如此多的当下,这种宣传形式能起到的作用自然有限。
也许正是宣传得不够,我们能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某些展会临近开时突然以某个理由取消或延期,甚至有的展会有首届,却没有第二届,之后都销声匿迹。很多孕婴童展会的主办方缺乏持久的耐心,当展会临近时,招展进行得不顺利,就会出现上面的情况。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孕婴童展会出现不是偶然,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景象,还是一种新潮流、新形式的展示舞台,在那里也将有更多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