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孕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在产后,尤其是产后一周之内,有不少的孕妇会发生不良的情绪,大多数孕妇在两周之后可以恢复正常,但有个别严重的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或者防治不力,将有可能恶化,对以后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自身都有一定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剖宫产及经产钳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有增高的倾向。因剖宫产出血量较多、产后下腹部疼痛、担心麻醉及新生儿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妇的心绪不良和情绪波动。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情绪较少。所以,家庭亲人和医务人员应鼓励孕妇自然分娩。对需要做剖宫产的孕产妇,亲人应配合医务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呵护,解除恐惧心理和各种忧虑。
产妇年龄也是影响产后情绪不良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年龄越高产后抑郁越大。因高龄产妇孕前身体状况、分娩过程的顺利程度、产后身体恢复都比年轻产妇差,而且高龄产妇妊娠不易,自然分娩更难,渴盼新生儿的想法多,对胎儿的重视程度高,再加上年龄与血浆皮质醇和催乳素水平有明显相关性,所以,高龄产妇是易发生产后情绪不良的高危人群。二是社会心理状况较差的产妇。
有研究认为,产后抑郁情绪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认真、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这些产妇平常的处世表现是影响产后情绪不良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因此,家庭和周围的亲朋好友对以上这两类产妇要格外关怀,在精神上给予真情细心的慰藉,要千方百计预防和消除她们产后的种种担心、顾虑和不顺心的坏情绪,让她们在产后具有的快乐与幸福感。
产妇在产褥期既需要恢复身体,又要适应母亲角色的转变,还要准备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如生男生女给家人所带来的态度和情绪、以后的工作与生活等问题,产妇都要考虑和面对。因此,现在的产妇更需要家人的帮助、支持、理解和关爱。家人应努力为产妇创造“坐月子”的优良条件。
绝大多数产妇更早地出院回到家中休养,这更有必要对所有产妇及其家人尤其是丈夫,进行有关产后情绪不良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家人应随时关注产妇出院后的情绪变化,如果有产后情绪不良的状况在两周内还未消失,家人就应该注意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及时送产妇到医院看心理或精神科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