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在中国已经实施了40年,40多年来,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却带来了老龄化以及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曾经有人调侃,在中国最难逾越的生育门槛,不是狭长的输卵管和子宫,而是二胎。自去年10月份,国家放开了单独二胎,一个孩子与父母见面的最长距离,却变成了父母幸福的矛盾,想生又不想生。
截至2014年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一共有27.16万对,已经批注的有24.13万对;截至7月份,全国除西藏、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已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国家的大力倡导,为什么有些家庭不愿意生二胎?
养二胎宝宝的经济成本比较高。在抚养、教育、结婚等方面,一个家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也承载着更多的压力。社会学家调研报告显示,一个家庭在孩子0~16需要付出25万元;到孩子读研结束则需要投入48万元,这还不包括一些隐形消费;到孩子结婚,男子买房,女生嫁妆,整个花销要达100万。巨大的资金投入是众多父母在二胎政策放开后选择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此外,除去经济成本外,养育一个孩子需要父母抽出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同样也需要把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机遇。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机会成本四叠加,让更多父母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不生育二胎。
尽管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但是要扭转广大父母不愿生的意向,还需要社会的扶持。中国的生育水平多年以来维持在1.5—1.6的水平,要将生育率提升到1.8—1.9的水平,需要解决年轻家庭的后顾之忧,完善配套体系以及多重机制,让社会为家庭分担更多的抚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