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胎教,可能许多人都不会陌生,但对于如何进行胎教?胎教的依据有哪些?这些专业的问题,许多人都是知之甚少,在此火爆婴童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胎教的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胎教并不是给宝宝提前做的智力辅导和教育,更多的是让孕妈妈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音乐、运动、营养和语言等各种方式帮助孕妈妈保持良好的心情、健康的身体、平和的心态。胎儿是由母亲孕育的,母体身体棒,宝宝才够安全。同时,准妈妈的情绪及精神状态不可避免的为胎儿打下烙印:孕妇愉悦,宝宝开心;孕妇紧张,宝宝也会不安。因此,在整个孕期过程中,孕妇需要“修身养性”,对身体和心理调节才是胎教的重点。
招:抚摸胎教
1、抚摸胎教的时间不宜过长,顺时针按摩肚皮,应每天做2-3次,每次5分钟左右。
2、准妈妈在感受到胎动的时候下,用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来回抚摸腹部。
注意:抚摸时动作宜轻,时间不宜过长。
3、触摸时如果遇到胎宝贝“拳打脚踢”、“烦躁不安”胎动过多时,应马上停止,可能预示着胎宝贝不舒服了。
第二招:语言胎教
1、语言胎教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
2、语言的内容不宜复杂,应简单明了。有些父母想对胎儿说话,但又常常不知道该说什么,以下可作为参考:
问候的:“宝宝你好!”“宝宝早上好!”“宝宝睡得好吗?”“宝宝开心吗?”等。
赞美的:“宝宝真乖!”,“宝宝是妈妈的好朋友”!“宝宝真漂亮!”
每天对着孩子说话,胎宝宝就能听到爸妈的声音。专家认为,准爸爸的声音大都属于有磁性的男中音或男低音,其频率较低,更容易被胎儿听到,而准妈妈们则大多属于高频高的尖细的声音,因为高频的声音传到子宫时,是有衰减的,不容易被胎儿听到的,所以语言胎教的重任最好让准爸爸来完成。
注意:在进行语言胎教的时候,无论是准妈妈还是准爸爸都要充满热情和爱心,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语言也充满感情,语言胎教的效果会更好。
第三招:运动胎教
很多时候,孕妇不怎么爱运动,总担心会影响到宝宝。其实,运动胎教可以使准妈妈身心愉快,改善了准妈妈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了胎盘的供血。曾晓琴认为,以下几种方式都可以尝试:
(1)散步:每日早上起床后和晚饭后进行,散步的时间和距离以自己的感觉来调整,以不觉劳累为宜,地点建议选择户外,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散步时不要走得太急,要缓慢地走,以免对身体震动太大或造成疲劳,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要格外注意。
(2)做孕妇体操:每日可在散步之后时做几节。到了怀孕后期,不仅要减少弯腰和跳跃运动,其他几节的节拍也需适当控制,但可以自己增加一些动作,如活动脚腕、手腕、脖子等。注意:每次不要搞得很累,微微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了。
第四招:音乐胎教
“可以说,音乐是最理想的胎教办法,孕妇听音乐能让整个心情变得愉悦而舒心。” 因胎儿有着奇妙的感知觉和学习能力,孕4~5个月,胎儿对声音有反应,6个半月,听觉器官与出生时相同,故利用听力是实施音乐胎教的最有效的途径。
专家认为,胎教音乐最好选择“原始的音乐”,分为三大类:
1.中国传统名曲: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平湖秋月》等民乐。
2.儿歌童谣:童声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纯净的音色、和谐的和声更容易让妈妈宝宝产生共鸣,抒发纯洁的情感,让宝宝更容易接受,如《蜗牛与黄鹂》。
3.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其音乐节奏与妈妈的心跳旋律接近,对胎儿和新生儿有启发和安抚的作用。如《舒伯特小夜曲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等世界名曲。
在音乐的选择上,胎教音乐必须是经过专业选择和设计,孕妇应该听一些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像一些节奏起伏比较大的交响乐,尤其是摇滚乐、迪斯科舞曲等刺激性较强的音乐,都不适合孕妇听。胎教音乐应该在频率、节奏、力度和混响分贝范围等方面,尽可能与孕妇子宫内的胎音合拍、共振。
每次音乐胎教的时间每天2次左右,每次15分钟即可,当然,固定某几首乐曲对于强化胎宝宝的记忆力有帮助。
进行音乐胎教的时候,准妈妈最好跟着音乐的等声势与律动“随乐起舞”、“轻声吟唱”,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不仅达到胎教音乐欣赏的目的,还能增加参与感,活动了身体,很多准妈咪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自己变得自信、勇敢、坦然,这样才能把健康与快乐一起传递给胎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