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会利用视觉收集信息,来协助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发育。视觉是婴儿萌发最迟的一项感觉,可是一旦萌发后劲,也是发展最迅猛的一项。所以,在婴儿初期,父母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宝宝提高视敏度。国内知名育儿专家杨健教授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毛毛虫“飞”凡蜕变》
1、书上那些五光十色、鲜艳色彩的图画,轮廓分明,正好符合婴幼儿的视觉需求,视觉启智的diyi步就是对颜色形成敏感。
2、动物拼图
可以锻炼婴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取出然后放回,这一提一放,就形成一种叫做“图谱识记”功能,婴儿在发展他的空间智能形成几何概念之前,先形成“拓扑概念”,拓扑概念的形成就是从认识物体外轮廓并且一一“对号入座”开始的。
蝴蝶卡片藏在书被遮挡的部分,目的是让宝宝形成“物体永恒性”的概念。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中有一个阶段,叫“运动感知阶段”,即凡是在他视野中消失的东西,他就以为不存在,他会寻找别的好玩的东西。我们设计的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他从“运动感知阶段”过渡到“表象思维阶段”,到了下一个阶段,他会试图从遮挡的部分寻找刚才视线中消失的东西,形成“物体永恒存在”的观念,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4、“补缺”是让儿童对二度空间的方位形成空间概念,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指导,因为找到应该补缺的几何形状是diyi步,还应调整方向,刚好与原图画的方向一致才能重合,虽然有难度,但很有意义。
5、故事拼图
这是训练孩子对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认知活动,3岁以前,宝宝只注意事物的整体,他把认知对象整个的,不假思索的象照相机一样,快门一摁,印在大脑里,形成完整的表象,但今后的学习会经常遇到局部细节,当他把故事拼图游戏做好,就能上升到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这个认知。
还有,当他把故事拼图所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些片段,这都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其中,能说出完整的句子,甚至成段的独白语言当然更好。
6、做床挂
专家们公认孩子在完成精细动作的初步训练中,有一个经典动作,即“穿孔”,家长务必通过穿环状物,逐步将孔变小,变到书上这种小孔,让孩子自主完成。
7、观察能力是智能发展重要因素,尤其是观察到细致入微的程度,这种能力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通过局部和整体的认识,4幅小画分别是大画场景中的那一部分场合。
与此种方式具有同等效果的是在两幅貌似完全相同的画面中,找出其中有几处细节的不同,这种引导,可以克服宝宝看东西只有粗略地印记而忽视细节。
8、到了三岁以后,对数的理解和判断力的训练,是构建幼儿数学逻辑智能的核心成分。本书设计了数字和动物对号,形成两种判断力: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以及数的逻辑关系,比如序列关系。
9、七巧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过了一千年也不会淘汰,简单七板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几何形状,居然可以拼出千钟以上不同的图案。这对发挥幼儿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玩具,尤其是鼓励宝宝拼出他认为合理因素,并能说出理由,这是一种创造能力。
10、由点连线时建构儿童空间想象力的理想方式,再加上长期的涂鸦的孩子,通过由点连线,锻炼他划直线的能力。
11、走迷宫是长期保留下来的启智游戏,它能有效地培养孩子在众多方案选择方案的能力,它让宝宝运用判断、规划等能力,摒弃错误方法,找出合理的方案。
12、添色是绘画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检验我们对宝宝辨色能力训练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更何况,这也是诱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杨健教授阐述的上述观点,均鼓励家长参与和指导,使游戏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一定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示范
2、用词汇和语言沟通
3、鼓励宝宝发挥创造,不拘泥于的方式和形式
4、不管孩子做的如何,一定要多加鼓励和赞美
5、略为超前一点进行训练,即便暂时达不到要求,也不要紧,因为他们在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