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母婴行业资深人士爆料:《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预计今年很快就要出台,会给企业一年左右的调整期。最早明年5、6月份开始实施,将比财政部的要求早半年。而且从趋势上来看,无论是“奶粉新政”还是“跨境新政”,相关规则都会越来越严格。
配方注册制度规定“一个企业只能保留3个品牌9个配方”,并要求“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伴随着奶粉行业的大洗牌,不禁让人思考,国产奶粉是否能在新政之下迎来春天?
新政之下,奶业从业者们奋起直追,努力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积极建立一条龙式的源头追溯、监管、检测和执法机制。的确,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荷兰、阿根廷、法国等黄金奶源的确会为企业带来高产量、高品质同时令消费者放心的奶源。
另一方面,自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一落千丈,不少消费者宁愿从国外“海淘”、“背奶粉”也不愿选购国产奶粉。虽然目前国产奶粉市场占比开始回升,但洋品牌仍然占据主要位置。相较于国产品牌,很多消费者更信赖进口产品,因此恢复国产奶粉还需要一段时间。
鉴于进口奶粉受宠的优势,以后国内大部分企业都会采用进口(半个进口品)的做法,国外的奶源加中国人的品牌,圣元法国、飞鹤美国、伊利新西兰、奥优荷兰、合生元澳大利亚都将是大势所趋。所以说,国产奶粉本身的性质就已经发生变化了,它已慢慢沦为半进口品。而根据雅士利、飞鹤等乳企高管判断,对于进口品牌,未来国家新政不会采用三个品牌九个系列配方注册制,极有可能采用生产国国外同步有售这一硬标准来确定是否可以进口。
那么进一步来说,这种半进口品是否会顺利迎来春天?其实也困难重重,至少近两年来不会。在洋品牌地位难以撼动的大局下,国内各大企业在国外拓展上游市场,教育上游消费者,但与此同时也势必会鼓吹国外的乳企,进而反过来影响以及教育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认知,继续为洋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趋势奠定基础,深入人心。国内乳企还要继续努力,提升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消费认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