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之后,“追溯”成为国内奶企加强质量控制与提振消费者信心的方式之一,很多婴幼儿奶粉企业大力投入追溯系统建设,政府部门也加大了追溯平台建设的力度。2013年底出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明确,企业要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产品销售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2014年6月工信部开通了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伊利、蒙牛-雅士利、完达山、北京三元、福建明一和辽宁辉山6家婴幼儿奶粉企业纳入试点。
今年1月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印发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规范》,明确记录的信息包括产品配方研发、原辅材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成品管理、销售管理、风险信息管理、产品召回等主要内容,并要求生产企业对生产全过程的关键操作人员、关键参数进行如实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所有环节可有效追溯。据专家分析,婴幼儿奶粉的追溯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基本上国内的生产企业都搭建起了追溯系统,但离成熟应用还有一段时间。
终端环节难追溯
追溯系统搭建完成后,重要的便是数据的收集。一位奶粉企业信息部门经理向记者坦言,厂里数据的收集比较全,因为有考核。但中间环节扫码困难,经销商的扫码很不理想,达不到70%。而且奶粉的流通渠道是从乳品企业到经销商,包括一级、二级甚至到三四级,再到终端销售,包括超市、药店、社区店和网店等。业内人士透露,流通环节扫码涉及到信息系统、设备、人员等问题,会增加成本,因此很多经销商不愿意扫码。
消费者怕麻烦难追溯
追溯体系最终发挥作用,离不开消费者“扫码”。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消费者通过日常的消费行为去发现真假,利用追溯体系确定产品的真伪,及时向生产者反映,能起到监督的作用。然而很多消费者因为嫌麻烦,所以不愿意去“扫码”,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扫码”的消费者更少。因此,有些奶粉品牌为了鼓励消费者扫码,推出积分制度,扫码的同时积分。综合来看,企业建设追溯系统后,还要进一步投入和管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样才能让追溯产生效果。
追溯系统未来发展方向:互通共享
工信部曾提出到2014年年底把我国全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纳入追溯体系。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目前,食药监部门还没有推出追溯平台,只建了地方平台。
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提出建立完善政府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推进各类追溯信息互通共享。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协会和第三方平台接入行业或地区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上下游信息互联互通。开通统一的公共服务窗口,创新查询方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实现互联互通,婴幼儿奶粉追溯体系建设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