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称作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终于落下。该《办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意味着我国对婴幼儿乳粉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洗牌。乳企作何反应?行业发展又会产生哪些变化?
史上“最严”奶粉新政出台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需求大、行业发展迅速,但发展时间短。目前,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等问题突出,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
针对此,去年9月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时隔近一年,新政终于尘埃落定。根据新政要求,我国对婴幼儿乳粉的监管,将由备案制转向注册制,上升到药品一样的严格程度。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说,新《办法》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注册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国内大多数缺乏良好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检验能力的中小品牌将会淘汰出局。
新《办法》里,最引人关注的是对企业所拥有的配方数量严格限制。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同时规定,允许同一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可使用集团公司内另一全资子公司已经注册的产品配方。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采取‘一张配方打天下’的策略,即把几款相同配方的产品包装成不同品牌,然后在不同渠道销售,谋取不当利益。各种规格、不同型号的产品太多了,消费者如果不是专家,是无从选择的。”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企业盲目地将配方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是影响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限制配方数量,对国内外大企业造成的影响,比如飞鹤、完达山多达上百品牌,国外大型代工企业,比如塔图拉、菲仕兰、恒天然等。”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孙颖贤说,新政实施后,上千个品牌将面临逐步淘汰出局。
据统计,我国本土已取得奶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03家,国外奶粉企业有73家。按此计算,未来国内奶粉市场上最多只能有528个系列,也即528个品牌。而目前国内市场有2000多个品牌。这就是说,约3/4的品牌将被清理出局。
《办法》对产品中声称生乳、原料乳粉等原料来源的,要求如实表明具体来源或者来源国,不允许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生态牧场”、“进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许在标签和说明书中含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myil、bhcd”等表述;不允许以“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样。
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指出,对声称进行严格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让婴幼儿配方标签、说明书真实准确、科学规范,通俗易懂,避免企业通过标签、说明书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
此外,《办法》还明确监管要求与申请人法律责任。按照 “四个最严”的要求,细化不予延期注册、撤销注册、注销注册等多种情形和相关罚则,以政策制度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降至最低。
企业做“减法”积极应对
据悉,自去年底、今年以来,国内婴儿奶粉市场各家企业早已着手做“减法”,比如达能抛售多美滋给雅士利,在华停售澳洲品牌可瑞康,雅士利有意出售施恩等。据业内人士透露,圣元、飞鹤、贝因美等已悄悄停产多个配方系列。
飞鹤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办法》的出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目前阶段能够进一步对奶粉市场进行严格监督、审查,帮助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从而让产品品质得到更好的提升和管理。“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市场造成影响,或将导致部分企业的品牌因无法通过配方注册而退出奶粉市场,形成中国奶粉行业的重新洗牌。但对于飞鹤这样的正规企业而言,市场越规范,对于企业来说越是发展的良机。”
达能纽迪希亚方面表示,将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尽快完成产品配方注册。美赞臣方面也表示,支持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努力,一定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则表示,配方注册制实施后,将有效遏制代工、贴牌现象,这对于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和保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此外,这也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奶粉企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换个包装、造个概念就卖高价。
近年来,国产奶粉巨头伊利、蒙牛、光明、贝因美、圣元等纷纷到国外建厂,其中伊利和雅士利关停了国内部分生产厂。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孙颖贤预测,针对新《办法》不允许再使用“进口奶源”等标语的要求,国内奶粉企业未来的营销策略应该是走国外奶源进口原装路线,不会在国内进行分装。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表示,在需求的推动下,目前我国婴幼儿配方乳业整体增长较为迅速,国产乳业品牌渐渐崛起,但外资品牌仍然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方式的发展,进口奶粉规模增长迅猛。除此之外,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还面临消费信心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虚高等问题,亟待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推动产业升级。
国内乳粉市场格局将变化
最近,进口奶粉频频被爆质量问题。5月12日,黑龙江食药监局的官网在一份通报显示,多达7个批次的“洋奶粉”被该局指为不合格。就在前几天,嘉宝、雅培、美赞臣等美国6款奶粉检出纳米成分颗粒,是否影响健康安全未知。令消费者也开始怀疑“洋奶粉”也并非绝对安全。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办法》将进口乳粉纳入其中,实行“内外一致”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奶粉监管无论对是外资品牌还是对国产品牌,都会越来越严。
“新《办法》加强了对‘洋奶粉’的监管,以往通过一些非正规渠道或是低质的洋奶粉将难以进入国内市场,给洋奶粉市场造成冲击。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说。
国内乳业资深专家宋亮预测,2016年外资奶粉的销售额将达到60%,而国产奶粉品牌将占40%,而在国外进口的奶粉中有20%是来自跨境购,进口到中国市场的小包装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1/3。从销售量上来看,未来进口奶粉将继续增加,不管是外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国内生产的奶粉和国外生产的奶粉将各占一半。
向健军则认为,这一轮洗牌将会改变国内乳业市场格局,为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此外一些低质品牌的出清,有利于改善奶粉市场整体质量,恢复国内消费信心,对于行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尽管监管趋严对于企业提出了挑战,但也为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了机遇。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孙颖贤,虽然新《办法》导致进口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会大幅提高,但国际大品牌和企业独有的专有品牌将趁机进入中国市场,届时国内大牌企业和进口乳业将出现白热化竞争。新政实施后,要经过两三年的过渡期,市场才能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