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提醒大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既要有信心,也要看到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就食品及婴幼儿奶粉的监管释放重要信号。
信号1:食品监管 严字当先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强调,食品药品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信号2:奶粉注册制新政目的
为了提高婴幼儿奶粉市场的质量安全水平,去年10月我国实施了奶粉新政,将奶粉监管从备案制转成注册制,每家乳企原则上不超过3个配方系列,9个配方产品。新政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淘汰质量不过关的婴幼儿奶粉品牌,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启动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注册工作,这是针对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食品和状况采取的特殊监管措施,重点是整治品牌和配方过多,标签不当标注和广告不当宣传的问题。禁止明示或者暗示诸如益智、增强myil等虚假宣传。
信号3:中小乳企是安全问题焦点
据毕井泉介绍,总体来看,我国婴幼儿乳粉质量在稳步上升,2016年我国共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2532批次,检出不合格的样品32批次,占1.3%。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22个批次,占0.9%;不符合包装制、包装标签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不合格样品有10个批次,占0.4%。
同时,毕井泉直言:“检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大型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检出不合格的样品。”
这可以概括出当前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凸显了中小乳企的尴尬,这里面既包括已经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暂停生产的企业,也包括整改合格后继续生产的企业。
信号4:继续从严监管,明确方向
毕井泉表示未来奶粉行业监管将继续从严。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食品监管的重中之重,从源头、生产、出厂到销售实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管。
一是要从源头严控,鼓励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自建奶源基地,不能自建奶源基地的要有稳定而且定期审核的原料供应渠道;
二是进行过程严管,企业要严格生产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运行过程的管理;
三是要对产品进行严检,在企业出厂全项目批次检验的基础上,监管部门也要开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专项监督抽样检验,坚持“月月抽检、月月公开”;
四是对于违法行为要严惩,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企业,监管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下架召回、停产整改,严肃查处婴幼儿配方乳粉假冒品牌的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