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简单讲,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市场环境下的思维方式。
对互联网思维的错误认识(当下仍有很多人存在误区,一提到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认为就是电子商务,就是开网店),让很多婴童从业者认为“互联网与自己无关”或者说“高不可攀”;而事实并非如此。
今天我们就与孕婴童品牌与婴童渠道联系最紧密的的“婴童社区”来谈一谈互联网思维,来探讨一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婴童社区”运作。
对于众多的婴童品牌商与渠道商而言,我们一直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运作婴童社区:
1.妈妈沙龙,品牌与渠道商通过开展育儿讲座的方式将一定商圈范围内的目标消费者(婴幼儿父母)召集在一起,进行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
2.路演与亲子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与组织亲子活动的方式,将目标受众邀约到一起,进行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
3.人群聚集区产品试用派发,通过在集市、大型社区等人群聚集区进行免费产品派赠试用的形式,进行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
4.婴童聚集区品牌推广,品牌商与渠道通过医院、妇幼保健院、防疫站、诊所等婴幼儿出生、就诊、疫苗接种等婴童聚集区域进行品牌推广;
5.婴童机构合作,利用与幼儿园、亲子教育机构、月子中心、早教中心等婴童机构进行合作,进行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
……
上述婴童社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基于一定地域的、人群聚集区的、面对面的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称之为“实体婴童社区”。但是这样的社区正在受到信任威胁、成本挤压、政策规范与“虚拟社区”盛行的威胁,对于品牌与渠道的实际效果正在降低。
妈妈沙龙的专业度受到质疑、亲子活动的商业氛围过于浓重、产品派发的实际试用率在呈直线下滑;国家政策进一步规范,严禁婴幼儿产品在医院渠道的销售与推介;婴童机构针对性强,但是毕竟接触面有限,而且合作投入成本较高,等等。过去,婴童品牌商、渠道商赖以生存与依托的品牌推广与产品推介渠道正受到严重的挤压,呈衰颓式发展。
与“实体社区”的衰退相对应的却是“虚拟婴童社区”的兴起与快速发展。
“虚拟婴童社区”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发展对整体“虚拟社区”快速发展的带动,另一方面得益于婴童受众——年轻一代父母对网络社交的高度依赖。
对于年轻一代的父母而言,他们逛淘宝店、天猫、京东的时间要比逛商场的时间长、频次多;以前为孩子购物,更多的考虑是周围同事、朋友对产品、品牌的评价,今天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网友的购物体验与产品使用评价,更多的采用同类产品对比的方式进行产品优选;过去是到店内选购产品,现在也许还会跑到婴童店内去采购产品,但是却将产品的对比评价的环节放到了网络上;过去婴童店、品牌的导购人员很大一部分责任是扮演“孕婴专家”的角色,以此获得妈妈们的信任,今天,这些妈妈们开始过多的关注专业的网络婴童社区,他们在那里获取育儿知识、查询相关育儿资讯,交流育婴信息、分享孕婴经验等等。
虚拟的婴童社区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以婴幼儿父母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怀孕分娩,胎教,育儿,保健,喂养,常见病护理,早教知识等)为载体,同时为这些人提供社交、互动、分享的网络交流空间,是基于“社群”的存在。
过去,大家对于“社区”的定义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今天互联网环境下的社区定义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今天的网络社区是基于“社群”的存在,是以话题、兴趣内容为核心的网络交流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今天,婴童社区已经实现了“实体社区”向“虚拟社区”的全面进化。
对“虚拟婴童社区”的认识就是婴童行业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思维方式,针对“虚拟婴童社区”运营与“实体婴童社区”也有着不同的运营方式与着力点!
运营“虚拟婴童社区”,首先要充分认识社群的特点与力量。
社群是以“话题”为载体、以“社交”为手段、以群聚为特点的网络交流群体,他们有着共同的“标签”(例如婴童社群共同的标签是“婴儿父母或准父母”)、共同的兴趣话题,他们既是影响力的信息源又是影响力的作用体。
当前知名的婴童网络社区都聚集了数以百万级的精准目标受众,是孕婴童品牌商与渠道商不可忽视的传播与消费力量。
宝宝树、太平洋亲子网、摇篮网、妈妈网、育儿网、亲子网、新浪亲子、丫丫网、妈妈帮、播种网、妈妈圈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虚拟的婴童社区”;同时,以微信圈为载体的妈妈们自己构建的“朋友圈”、生活小区以社区服务为目的构建的“微信群”、渠道商以联络与服务客户为目的建立的公众微信号、“微信圈”等等逐步的形成新的“虚拟婴童社区”;而且这些社区的联络性更强,信任度更高,他们具备了强联络、强信任、线上线下互动性更强的特点,成为强大的传播力与消费力。
今天的微店、微商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虚拟社区”的线上销售;而“虚拟社区”的品牌传播力与传播渗透力要远远高于其商业上的销售力。
那么,虚拟的婴童社区既然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传播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婴童社区的力量呢?
其实,社交的本质是“参与”,你只有参与进去,与社群构建联系并形成互动,才可以真正的挖掘“社区”的力量。
虚拟社区运营的核心是“口碑塑造与传播”,运营虚拟社区就是一个“口碑传播与营销”的过程,运营的重点是话题的制造、口碑的塑造、人群的聚集、口碑的再扩散。
制造(发起)话题、引爆话题、扩散传播是口碑营销的三个重要动作。
而对于“虚拟社区”的利用,既要考虑社区的特点,也要基于品牌、企业、产品自身的特点与需求。
以网络婴童社区为例,宝宝树的育儿博客、免费相册、产品试用方面做得比较好,如果我们要做主题为“萌宝大赛”或者“产品试用”的推广活动,这就是一个最佳的传播与扩散渠道;如果是育儿教育类产品推广,那么亲宝网、育儿网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推介的是“准妈妈”与“妈妈们”需求的产品,那么妈妈网则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个平台汇集了美容,美体,护肤,服饰,奢侈品等信息,本身就是潮妈一族经常光临的网络社区;如果想实施重点区域推广与突破,那么妈妈网、妈妈帮则针对性更强,因为这些网站都是基于各城市本地化的特点,在各地设立独立的域名,独立的站点,受众更加精准。
所以,对于“虚拟婴童社区”的运营,你一定要知道你的受众聚集在哪里?只有你的目标受众聚集区才是属于你的网络社区。
仅仅找到受众聚集地只是网络社区运营的步,找到了我们的受众,我们还要知道如何与我们的受众建立联系,并取得受众的信任。
网络社区不同于实体社区,是弱联系,所以信任是基础。建立互动、赢得意见领袖、建立口碑是构筑网络信任营销的基础。
互动让我们与受众建立联系,意见领袖则是我们赢得信任的引爆点,口碑则是我们社区营销的基础。
如果说口碑是网络社区营销的基础,那么“口碑传播”则是虚拟社区营销的核心;所以“制造话题”则是传播的关键。
虚拟的婴童社群也在进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针对手机端的互联网社区的影响力日渐扩大,譬如“妈妈圈”就是定位为“女性掌上生活社区”;当前针对PC的网络社区与移动的网络社区的具体浏览量占比还没有权威数据,但是通过双十一各大电商移动端销售占比则多在40%以上(天猫占比42%;京东占比40%)、浏览量占比移动端远超PC端可以做出基本的判断:移动端的“网络社区”力量越来越不容小觑。
当前企业自建婴童社区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合生元的“妈妈100”,这是基于移动APP的婴童社区;还有基于微信的婴童社区,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圈与微信群的运营,孩子王的公众微信号有近百个,既有服务号,又有订阅号,既有总部运营的,又有各个门店独立运营的,公众微信已经成为他们自建的婴童社区;而微信圈、微信群已经成为品牌商、渠道商的员工构建品牌与客户联络的载体与圈子,形成了更为紧密与强联络的“婴童社区”。
最后,我们要做得就是如何让我们精心构建与运营的“虚拟婴童社区”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
无论对于实体婴童社区的运营还是虚拟婴童社区的运营,“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才是终极目的;如何化的挖掘虚拟婴童社区的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力是虚拟社区运营的核心。
上面提到的认识网络社区的特点与力量、建立信任关系、实施口碑传播、自建婴童社区是运营“虚拟婴童社区”运营的几个关键环节,而化的发挥“虚拟婴童社区”的商业价值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动作一:社区分类。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对婴童社区进行分类运营;例如我们可以依据消费者调研、品牌传播、产品试用、销售推动等几个方面将婴童社区定义为“内测”、发声、口碑(传播)、变现(产品销售)等几类。
动作二:全员经营。互联网思维与网络社区运营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种行为方式,需要全员参与。
笔者有一个运营社会化媒体公司的朋友,他们公司有一项制度,也许大家可以从中一窥网络社区运营的要素与究竟:
制度1:公司专注新媒体运营与新媒体营销,所有员工要全身心投入,每个员工的社交媒体表现也将决定整个公司的气质以及运营能力;所以员工个人在社交媒体的表现能力与转正、升职、加薪挂钩;
制度2:关于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好友不超过500、没有将公司所有员工都加为好友、从不转发分享公司相关资讯的,将不予转正、不予升职加薪。
动作三:锁定铁杆粉丝。网络社区的运营需要一些意见领袖与发声源,他们既可以帮助企业发出声音,还可以成为建立客户信任的“客户见证”。小米手机的发展,“铁杆粉丝”的作用不可小觑!
动作四:构筑联结。将我们的粉丝进行梳理与分类,联结哪些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的粉丝,构建企业自己的网络社区大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我们的社区运营与口碑传播进行变现。记住,网络社区运营拼的不是社群数量,而是社群的质量;只有“构筑联结”将属于你的社群与粉丝联结在一起才能够实现社区运营的商业化。
动作五:扩散。笔者在上面讲过“网络社区的品牌传播力要远远大于产品销售力”;如何利用“网络社区”进行品牌传播,如何让我们社区的产品销售力进行化的扩散,这是社群效应化的关键,也是网络社区的特点。所以“扩散”是我们社群运营的最终落脚点。
“虚拟社区”不是新事物,婴童社区的“虚拟化”是趋势;利用好网络社区、利用好微信圈子,将会对婴童品牌与渠道商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