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尿裤在中国开始销售,纸尿裤市场已经走过20多个春秋,在这期间演绎着许多跌宕起伏的商场故事。经历了从中小品牌启蒙市场、国际品牌发力、再到新一轮国内品牌的成长,回顾市场中本土品牌的成长历程,避开和国际大厂的直接竞争,走差异化之路一直是国内企业成长的主旋律。而其差异化主要分成三个方面: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营销差异化。在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营销差异化之路。
现在一提起营销差异化,大家马上想到的是:一个厂家或经销商,出很多品牌,装同样的产品,分给不同的渠道去卖;这种差异化只是针对今天小型化渠道——婴童渠道的现况的一种销售行为,而且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销售行为,固然短期内可以取得一些销售回报,但对长远品牌建设是没有帮助的。企业小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迅速提升销量、规模,但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就很难长期如此操作,管理成本、供应链成本、库存成本都会使企业的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影响到未来的生存。
当然,这也是目前中国纸尿裤行业的现状,以搞定渠道为目标,通过渠道推动来产品销售,而不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而真正的企业发展长远之道是在取得销售的基础上,在品牌建设上也要下一些功夫。提到品牌建设,最基础的还是寻找自己的定位,在茫茫市场中,产品要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还是满足某一细分市场需求。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还是寻找差异化定位。我们不妨看看在中国纸尿裤市场的真实案例。
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外资品牌进入大陆市场,产品比起中国纸尿裤品牌的竞争对手有很大的不足,别人有立体防漏隔边,别人有伸缩腰围,他们都没有,只有一个尿湿显示功能,但当时就抓住“尿湿显示,及时更换尿裤”这个点做文章,成为主要诉求点,聚焦消费者传播、沟通,击败了当时所有的竞争品牌。而且通过聚焦诉求点,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估标准,在当时的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中,大多数消费者认知“尿显时钟”的概念,并作为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同时把尿湿显示这个通用属性,变成了自有品牌的专有属性,使其他品牌不能轻易地模仿和复制。
在5年前纸尿裤产品变革的过程中,“不起坨、不断层”也成为当时产品差异化的有效诉求,有效推动了某些品牌芯体产品的销售,但后期缺乏有效的持续推广,没有与品牌形成捆绑,迅速被大批竞争厂家很容易地复制,失去了持续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品牌要想长期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特有的认知,例如轿车:我们看到奔驰,就会联想到乘坐舒适;看到宝马,就会联想到驾驶的快乐;看到沃尔沃,就会想到安全。同样,在纸尿裤行业,当我们看到萌逗逗就能想到“3D动感芯”的核心点,这就是品牌的标签。
不论是国内知名的叶茂中咨询机构、还是国外的特劳特定位咨询公司,都有着相同的观点:“在品牌塑造上,只有认知,没有事实”。在当今的产品竞争中,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像苹果一样,通过产品本身的独特性差异化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如何在这同质化的红海里面打造品牌的差异化认知,在同质化的产品里面找出自己特有的差异化诉求,才是营销差异化的核心所在。
而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定位不清的弊病,看什么都好,什么都想做,今天市场上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一来二去,产品没有固定的特点,没有自己特有的性格。最后把品牌做成模糊的、不清晰的、概念混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