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的炙手可热形成鲜明反差,今年的母婴电商似乎有些暗淡了。”
这是一位母婴电商的资深从业者发出的感慨,个中的无奈溢于言表。有相关统计表明,2015年母婴行业总共发生投融资130起,其中母婴电商占比17%,涉及金额却是最高的。2015年1月份贝贝网C轮1亿美金,7月份宝宝树获融资3亿美金D轮融资,重点用于打造旗下的电商平台美囤妈妈,9月份蜜芽宝贝获D轮1.5亿美金融资,动辄过亿美元的量级。母婴电商之间的价格战一波又一波,打得不亦热乎,颇有当年“百团大战”的势头。
2015年底进入资本寒冬以来画风就变了。今年8月4号,辣妈帮旗下荷花亲子关闭,意味着母婴电商市场再添新塚。在此前,红孩子卖身苏宁,贝贝网身陷刷单门,宝宝树旗下电商业绩吹水,蜜芽则进入了不促不销的恶性循环当中,辣妈汇则在品类上向女装、家居倾斜。放眼望去,哀鸿遍野。
母婴市场分商品和服务两大产业板块,母婴电商不过是商品板块中零售这一环节的一个部分,不是万亿母婴市场的全部。垂直电商黯淡无光,自有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来照耀。母婴商品产业板块中,两大标品奶粉和纸尿裤品牌商和生产商强势,作为渠道商的电商平台利润微薄,赶上大促还要贴钱赚吆喝,却又是平台的拉客产品,不可或缺,在销售额中占了大头,这是母婴电商有销量没利润、活得并不滋润的主要原因之一。
母婴电商现在已经进入了发展瓶颈期,风口已过;母婴用品生产标品(如奶粉纸尿裤)行业格局已定,几大巨头的地位难以撼动,且生产前期投入大、重资产;非标品市场成熟度高却集中度低,竞争无序、激烈,难以培养大规模的企业;商品流通则被已有的物流、金融企业占据,后来者难有机会,纵观整个母婴商品产业板块都难以找到进入母婴市场的最佳切口。
那么服务呢?
母婴服务正取代母婴电商成为下一个风口
行业风口来临,在二元的选择中,非此即彼,这是很简单的逻辑,也是市场的规律。从前文的投融资统计数据来看也可见一斑,2015年母婴行业投融资项目数量比,母婴服务高于母婴商品,单单母婴教育一项就超过50%.
从生命周期看,母婴服务分为产前、产中、产后和后母婴阶段,从服务内容上则可分为医疗护理、娱乐休闲、社交、教育、饮食、信息资讯、媒体、金融等,这些服务或分布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或横跨几个阶段,有些是to C的,有些是to B的。产前主要是医疗护理和母婴教育。产前、产中的医疗护理几乎被医院垄断,妈妈课堂也基本是由医院代为组织,市面上缺少规模化的企业或机构。产后护理,如月子护理,由于对医疗技术和yaowu资源的依赖度低,划归为护理服务更为准确,这个环节存在一些相对成熟的业态来支撑,比如月子会所、月子餐配送中心和家政月嫂。产后阶段的服务则还有娱乐休闲和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机会。贯穿整个母婴消费生命周期的社交和网络社群,宝宝树,辣妈帮多年运营得到的内容和数据的沉淀,已经构筑了很高的竞争壁垒。在没有出现革命性的产品或模式之前的地位轻易不会被撼动。
在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母婴消费中服务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产前、产后的医疗、护理服务消费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平民化,整个母婴产业的消费升级加快,母婴服务将会是继母婴电商之后的又一个风口,且与电商风口的转瞬即逝不同,母婴服务的风口具备相对的长期性。
与电商的相对标准化不同,服务行业是非标准化的,母婴服务亦不例外。从非标准化开始构建相对标准化进而形成规模,既是服务行业的面临的挑战,也是服务行业风口不至于像电商般骤升骤降,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商业实践中不断沉淀。
其次,母婴电商的风口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淘电商快速崛起的催化,一时间称为双风口行业,而海淘的野蛮生长,撇开消费升级的影响,更多地是因为阶段性的政策的影响,自贸区政策让母婴电商的海淘业务有了相比于传统的进口渠道明显的价格优势,这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所以,“4.8新政”出台后,海淘的成本优势消失,母婴电商被迫以补贴帮助消费者度过价格上涨的缓冲期。而母婴服务的风口源自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具有稳定性。
母婴服务可复制、标准化的爆品在哪?
根据前面的分析,母婴服务所有的业态中,只有母婴护理、娱乐休闲和教育有着更多的的机会,是因为这些服务领域尚未出现巨头或过分成熟,同时更加容易标准化、实现快速复制形成规模效应。
母婴护理
母婴护理,有两类相对成熟的服务解决方案。一类是月嫂居家服务,另一类是月子会所服务。
--月嫂。月嫂居家的服务主体是个人。要实现标准化,需要在月嫂管理和月嫂技能和操作规范两个层面着手。前者的标准化简单,是落实在企业组织层面的,而后者的标准化可以通过相对专业的月嫂培训和考核机制以及智能照护系统对月嫂的技能操作加以规范化、标准化。月嫂到家占母婴服务市场约20%;城市相对高很多已经成为刚需,请月嫂到家服务占市场50%以上。
--月子会所。月子会所的服务主体是会所,是系统管理、流程化的管理团队。其标准化也有两个层面,是企业管理运营层面的标准化,但是这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第二是服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标准化。相对于月嫂而言,月子会所的普遍消费水平较高,还没办法服务于广大消费群体,目前国内的妈妈选择在月子会所坐月子的仅占2%.
--月子餐。月子餐是专业的月子护理概念基础之上衍生的。现在的月子餐大多数都由月子会所提供,大型、连锁型的月子会所甚至还有中央厨房。在月子会所形成规模的情况下,脱离于月子会所专业提供月子餐服务的机构具备一定的市场机会。最成熟的是台湾,有紫金堂(预计2017年底将成为家月子餐上市公司),广禾等10几年以上的老品牌;大陆有台湾人在大陆做的广和堂;月子餐的消费频率高,与C端消费者有高频次的接触机会。
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所涉及的业态较多,如婴儿spa、婴儿摄影、游乐场、托管、亲子旅游等。相比于母婴护理,休闲娱乐的客户群体在生命周期的维度上相对靠后。尤其是亲子旅游、游乐场这类,一般是3岁及以上的宝宝和妈妈,有其发展的市场空间和机遇,但是个性化太强,难以标准化。
母婴教育
母婴教育按照对象可以分为针对妈妈或准妈妈的和针对宝宝的。
针对妈妈的教育包括产前的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和产后的营养、健身、形体修复教育和培训。前文提到,针对妈妈的产前教育基本已经被医院承担了,健身、塑形之类的服务又以类美容服务的方式存在,并已经开始融入月子会所的服务体系,同时被纳入月子会所服务体系的还有与营养相关的培训。针对宝宝的教育主要是智力开发的服务。但是这部分服务现在还处于探索期,没有完善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作支撑,短期内很难成为市场的热点。谈论标准化的意义并不大。
综合看来,对月嫂到家服务是母婴服务的蛋糕,在整个母婴服务市场中将占据优势,不论是从标准化的建立、覆盖人群的广泛性,还是市场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消费升级,对月嫂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上90%以上的月嫂都满足不了升级要求,所以好月嫂“一嫂难求”!
对月嫂服务进行新升级将成为万亿母婴产业的切口!
有一位母婴行业的资深观察者、企业家说“母婴行业的本质是一种生命管理科学。”这句话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将是一个哲学性的判断。如果将整个商业社会从纵向的维度上看,母婴行业是排在最前面的一个行业,在人的所有行为都被数据化的时代,这个行业是一个人数据沉淀的开始。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商业生态的概念才会广受市场关注和讨论,“生态”作为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形态,将称为必然,而生态背后的纽带,正是数据。母婴服务交易平台“月子一生APP”及月嫂学习成长平台“月嫂之家APP”联合台湾馥芳智慧照护科技共同推出MissCare智慧御嫂系统及母婴卫教平台系统,月子会所管理系统即将在大陆全面上线,将为广大的月子产业链服务商提供最专业的支持。
母婴行业亦是如此。进入母婴生态的切口,实现整个行业生态的连接,有三个考虑的维度:
, 覆盖的人群广;
第二, 沉淀的数据足够丰富;
第三, 在生命周期中位置足够前置。
基于以上三个思考点,在商品这个产业板块,最佳的切入口是母婴电商平台,而在服务这个产业板块,最佳的切口则是对月嫂服务进行新升级。(文字部分来源原作者:余水龙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