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陷入低潮的营养保健产业,在2020年疫情中迎来了转折点。
根据百度指数统计,“提高免疫力”和“健康”词条的搜索指数在疫情期间暴涨,而大量的搜索关联指向了“提高免疫力”。
疫情给免疫力营养品免费做了个强有力的“植入广告”,营养品的市场规模有着更可观的预期。而从消费渗透率和消费渠道来看,母婴营养品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渗透率
根据FBIF联合数字100发布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提高免疫力产品的消费净增达22%。
据国信证券发布的《健康食品产业链系列报告:疫情引爆需求,健康食品正当风口》统计数据显示,在对健康知识关注度方面,饮食营养知识在目前“最关注的健康知识”类别中排名第一,母婴育儿也榜上有名。
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这远远是不够的。
据CRN数据统计,美国保健品渗透率由2008年的64%上升至2017年的76%;而据艾昆伟咨询(IQVIA)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保健品渗透率仅为20%,仅为美国的1/3,增长空间巨大。
从人均保健品消费来看,我国的人均保健品消费额约为14.8美元/人;而发达地区的日本和美国则分别录得81.8美元和123.4美元的人均消费额,分别相差4.5倍和7.3倍。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以及营养品厂家进行持续的市场教育,营养保健品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这将给整个行业带来长足的发展。
消费渠道
2019年以前,我国的保健品渠道主要是直销,其中占比最大的为直销渠道,约占44%,其次为线上和药店渠道,占比分别为30%和22%,大众商超和其他渠道占4%。
2019年,权健事件”引发的市场乱象,监管部门重拳出击,2019年1月开展“百日行动”重点整治直销产品,商务部备案的直销产品经复核后被砍近半,直销的市场份额也几近腰斩。
而同时,药店渠道正在进行调整,各地陆续出台更严格的医保控费政策,以医保卡结算保健品的行为将成为历史。
3500亿的大健康营养市场,药店渠道和直销渠道共计占据了66%的市场份额,这部分缺失的渠道口将会由谁来“继承”呢?
以美国为例,美国营养品销售主要是大众零售和专营店为主,占比逾63%。按照这个发展路径,国内的大众商超和专卖店及其他渠道就有很好的机会作为突破。
而作为专营店形态代表之一,母婴店成为重要选择渠道,比如安琪纽特、汤臣倍健等都把母婴渠道作为重要开发渠道,母婴渠道的强劲增长,确实也给了这些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
母婴营养品未来的市场规模究竟能有多大?
我们可以用奶粉去倒推一下:奶粉的销量(按出厂价算)是基本准确的,一年1100亿左右,除去跨境购、电商之外,母婴店在800亿左右,POS端价格一般是出厂价的3倍,奶粉在母婴店的整个体量大概是2500亿左右,而奶粉占母婴店的比例将近一半,整个母婴店零售份额约为5000亿。
营养品在母婴店的份额2到30个点不等,甚至更高,如果按照8个点来计算,大约为400亿,行业人共同努力,继续提升占比,这个量还会有更大突破,尚不能限制天花板。
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中童传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