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动荡的是机遇。不管是在哪个区域,连锁门店迅速扩张,有的从几家变成几十家,有的从几十家扩张成一百多家。很多母婴店运营人员都认为自己扩张最快的就是2009—2010年,然后就慢了下来。
行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一定不只是热闹祥和的,内部挑战和外部的侵袭正在酝酿。混战的结果是行业的清理,这个规律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一种威胁。
从几家店到十家店这个扩张过程,店铺运营上就要开始考究。从几十家到上百家,又要经历多次店铺转型:如何标准化,如何调整品类组合与品牌组合,供应链如何完善,如何实现差异化,如何体现服务优势,以及如何选址,都需要科学运作。
很多连锁开始谈到“零售运营”这个词。零售从业人员会总结“Retail就是Detail,零售就是细节。”就像孕婴童连锁乐友的零售营销总监张磊所说,单单如何选址,就有一本厚厚的“开发宝典”。
乐友现在全国一共有400多家店,如果没有专业的零售运营团队,400非常可能在瞬间变成0。于是有着丰富零售运营经验的人才又成了抢手资源,乐友目前的团队中就有很多沃尔玛出身的运营人员。
从最初的社区小店,到后来的专业连锁,从最初的“杂货铺”经营手法,到后来精细化运作,贴合消费者需求,按照其他行业的连锁化过程,接下来会有一两家有资金实力、运营能力强的连锁企业成为全国性大连锁。
只是,现在我们还不得不考虑一个半路杀出的对手:电商。
电商大分流:“难道我们还没发育成型,就要夭折?
2013年双十一公开的数据中,在母婴类目下,奶粉销量冠军是诺优能,当日销量4500万元,婴童用品冠军是好孩子,当日销量4300万元,亚军是帮宝适4100万元。相对于化妆品类目下的销量冠军欧莱雅刚突破2000万元的当日销售额,孕婴童用品绝对是大类目。
而且,有些婴童用品企业在线上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企业总额的5成,有些新品牌甚至更多——东莞亲亲我是做儿童用品的,他们在线上的销售额是总销售额的80%。
与很多行业一样,电商对实体的冲击,从宏观数据上看,往往都不到10%,但是其背后的势头,令实体渠道胆寒。
全国性婴童连锁的候选者们,对电商也非常警惕。他们最担心的还不是价格战,而是消费者行为的彻底改变。妈妈们在对母婴资讯的获取上,已经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了,谁知道以后她们是否会多点几下鼠标,一块儿在网上把东西给买了?
在拥有进攻全国市场的野心之前,如何稳妥地活下来,对一些母婴连锁企业来说,倒是个更实际的问题。且不说那些背后站着资本市场的全国性婴童连锁“种子选手”,可能正在筹划进攻你的根据地市场,单说电商对门店的分流,就已经令这些从上一轮个体婴童店倒闭潮中逃生的幸存者们头疼上一阵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