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店越开越多,业绩却越来越差,消费者都去哪儿了?被其他店分流了?还是被其他业态分流了?看火爆网首席咨询顾问杜凤林如何谈论中小婴童店的问题,到底谁将改变婴童店的零售格局?
厂家为何给自己的渠道商建“商学院”
“店员。根本还谈不上专业知识,销售过程完全是凭感觉,信口开河。”“店长。一般都是从销售提拔上来的,只懂卖货。店面陈列不专业,团队管理谈不上。”“老板。很多从夫妻店做起来,对未来没有预判,面对市场很迷茫。”凤凰奥美的首席咨询师杜凤林谈到中小婴童店的问题时,毫不客气。
最近在这个行业里,流行厂家给自己的渠道商建“商学院”。这些“商学院”实际上就是以前“培训部”,主要的职责就是对门店进行零售指导,现在还增加了一些项目,也是很多品牌商现在最看重的——连锁企业的管理培训。
厂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介入终端。指导连锁门店更专业地做生意,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自己产品的终端动销。
根本没法等着这些婴童店自己摸索,因为他们已经摸索了20年还是不成气候。
上游的品牌与下游的需求如何对接?
母婴专业渠道,从出现到现在也有近20年的时间了,很多店铺都始创于20世纪。但跟家电连锁这样的老大哥一比,那还只是个小学生水平。
追溯到2000年,的70后已经30岁,他们逐渐成为母婴用品的消费者。“地上爬着都能长大”“全家帮忙换尿布”的时代过去了,新父母们对母婴产品的需求开始多样化。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宝宝店,创始人很多都是刚刚开始生了孩子的夫妻,选品多是凭着“将心比心”——觉得自己需要什么,那顾客可能也会需要。
2005年左右,市场初步活跃,母婴店开始了波扩张,但这个时候的扩张更多是适应市场扩大的自然过程。“从2005年到2010年,这个阶段的店铺运营都比较原始,手法也集中在如何招商,如何大促。2010年以后连锁才真正开始成形,母婴连锁才开始精细化运营。”杜凤林说。
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参考资本市场的关注度。2005年过后,资本开始涌入,加速了行业的混战。
这个过程还经历了一个2008年。这一年对母婴行业来说是动荡的一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消费者被猛然提醒“安全”的重要性。他们纷纷从个体小店转向专业店,于是母婴专业连锁开始膨胀,线上母婴B2C“红孩子”此时的关注度也达到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