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者是父母,消费者是孩子,这是婴童经济最明显的特征。如何抓住当下80、90后父母的消费心理是各大婴童品牌运营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父母的理性消费观念,现如今儿童用品的感性消费特性愈加明显,尤其是儿童家纺领域,将一些感性元素加入其中,将品牌植入人心,就可以轻松将“行业品牌”上升为“消费者品牌”。
目前来看,儿童家纺联姻文化品牌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童星代言,二是动漫结合。前者的代表性企业有佛山金天拓(童星阿尔法代言)、圣吉(《家有儿女》中的“小雪”代言)、迪世乐园(《家有儿女》中的“小雨”代言)以及深圳“七彩人生”(《家有儿女》中的“刘星”代言)等。后者的代表性企业有东莞恒大、广州力盟集团等,其中恒大先后买断了“芭比娃娃”、“喜羊羊”两个动漫品牌在家纺家居领域的经营权;力盟更是一路狂飙,先后获得“迪士尼”、“宏梦卡通”、“时代华纳”、“孩之宝”、“哆啦A梦”、“Kitty猫”等知名动漫品牌在家居衍生产品领域的授权。
无论是影视明星还是动漫,都属于典型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一个突出特性,便是与消费者的亲和性,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心灵共振,进而“润物细无声”地将依附其上的商品信息、品牌形象输入消费者心智中。这种营销手法对于感性的儿童来讲,尤其有效。由于童星、动漫已经成为当下儿童生活、娱乐甚至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将儿童家纺品牌依附到知名的童星、动漫品牌上,成为儿童家纺企业纷纷作出的选择。
儿童家纺联姻文化品牌的确让诸多相关企业尝到了“甜头”。然而,切莫用相对有限的事实去武断地证实一个相对无限的真理。
以上案例在某些方面取得的初步成功,并不能作为“儿童家纺联姻创意产业成功”的充分理由。事实上,目前很多联姻动漫的家纺品牌表面上是在赚钱,但由于运营成本居高难下,企业整体还处于资金紧张状态。
由于儿童天性善变,对动漫、童星没有长期的忠诚度,儿童家纺企业如果仅仅是把童星、动漫作为品牌营销中的表层拉销或促销手段,甚至是一种噱头,从短期经营业绩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效,但长期来看,企业可能会陷入不断变更文化品牌的状况,进而为文化营销、企业适应性管理等付出高昂费用。
因此,儿童家纺联姻文化品牌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而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想要在儿童家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长久立足,还是要综合消费者需求、产品质量、创新性、后期市场维护等多方面因素,而不能过度的依附在任何一个文化品牌上。